曲阜大學生返家鄉,用心“網”羅關愛,用行“格”出溫暖
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為老人搭建安心、舒心、暖心的多元關愛體系,1月15日,曲阜師范大學魯韻頤養實踐隊于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市沙河鎮路旺原家村開展“網格化鄰里互助養老”模式實踐活動。實踐隊成員們與當地老人親切交流,與村兩委及相關部門溝通協作,為后續各項養老服務措施的精準落地奠基,力求為路旺原家村的老人帶來更優質、更貼心的養老體驗。
在本次“網格化鄰里互助養老”模式實踐活動的初期,實踐隊員們深入村莊,了解真實情況,采訪多元主體,收集實際需求。首先,為了知悉當地現狀、把握養老模式概貌,實踐隊員聯系到萊州市沙河鎮路旺原家村黨支部副書記原興順。據原興順介紹,路旺原家村共1551人,60歲以上老人占30%,80歲以上老人約占5.7%,90歲以上老人有23人,百歲老人有2人,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養老服務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傳統的養老模式面臨諸多考驗。在此困境下,村兩委啟動“愛行禮運-呼助寶”平臺項目并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歷時六余年,鄰里互助養老成效顯著,60多名特殊老人獲幫扶,社區治理水平得以提升。
隨后,志愿者代表介紹“敬老工程·愛行禮運鄰里互助公益產業平臺”的工作情況,她談到志愿者們都不計報酬無怨無悔,無論寒暑都在老人家中辛勤付出,村風民風得以提升,也助力了鄉村振興。
圖為一位志愿者代表接受采訪。于子涵 供圖
另一位志愿者代表則分享自己和家人的志愿服務歷程,她說:“成立這個平臺,我是第一批。我婆婆是扶助對象,后來走了,走了也三年了,兒、兒媳婦、兩個孫女也加入了這個活動,放假以后幫助老人擦擦玻璃,聊個天,打掃衛生什么的。年輕人也向咱學習,把這個傳統傳下去,非常光榮。”
圖為另一位志愿者代表接受采訪。于子涵 供圖
最后,隊員李佳怡接受采訪,她回答了在此次調查中遇到的困難。李佳怡認為最大的難題之一便是與老人在作息習慣上存在差異。由于老人大多作息規律,早睡早起,而習慣了快節奏生活的她,起初很難適應這種差異。此外,李佳怡提到,作為英語師范類專業的學生,她的所學知識在此次養老服務活動中的直接應用場景有限。但她也表示社會服務所需的能力是多元的,她也正努力從溝通技巧、耐心培養等方面挖掘專業優勢,希望能為老人們帶去不一樣的服務體驗。
圖為隊員李佳怡接受采訪。于子涵 供圖
“網格化鄰里互助養老”模式不僅能為鄉村養老服務注入新活力,讓鄰里關系和養老質量得到雙重提高,而且能鼓勵各行業志愿者在志愿服務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助力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盡管養老服務之路漫長而曲折,但未來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仍能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色彩。之后,曲阜師范大學魯韻頤養實踐隊將充分發揮各領域的專業知識,優化養老服務內容,在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文化等方面探索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打造一個網格化、多元化、互助式的養老服務體系,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溫馨、安心的環境中安享晚年,讓鄉村養老服務成為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助力鄉村走向更美好的明天。(通訊員 于子涵 張菁潔 李欣怡 劉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