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海尋“藍食” 保障國家糧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2025年1月2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耕海牧漁實踐隊走進山海天景區、張家臺碼頭等地深入進行實地調研考察,尋找“藍色食物”與國家糧食安全的內在聯系,促進大家更好的認識藍色食物,了解藍色食物知識。
在1月4日進入實地調研開始前,實踐隊于1月2日在校內進行了系統的主題學習。并一起學習了藍色食物的相關知識。實踐隊隊長強調實踐隊旨在利用天然地理位置優勢,深入日照人民群眾、跨入日照水貨市場,研究沿海居民藍色食物消費特征及影響因素。此外,實踐隊在會中討論并明確了實踐方法、任務分工等具體工作,為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圖為實踐隊理論學習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兆鑫 供圖
為了進一步了解藍色食品的情況,1月2日至4日,實踐隊走進山海天景區、張家臺碼頭進行實地調研考察。本次調研主要采用線上線下分發調查問卷與線下訪談的形式進行,實踐隊緊緊抓住日照市作為沿海城市所具有的較為特殊的飲食結構——水產品飲食(水產品包括淡水和海水),去到保利廣場等地深入消費群體,去到張家臺碼頭等地深入市場供給,全方位、多層次進行日照市居民藍色食物調研活動。利用所在地區優勢,采用從日照看沿海、從部分到整體的方法開啟了實踐之路。
日照老者食海淡,藍色食品利未諳。工作日時間景區內大多是本地中老年散步者或外地游客,由于實踐主題硬性要求,受訪者多為日照本地高齡居民,較為局限。但通過這些日照土生土長的人群,隊員們也發現了“老日照人”的共性。首先,這些老一輩的日照人過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由于靠近海洋,因此一直依靠著極易獲取的海產品生存,剛開始的滿足自身基本的溫飽問題,到后面進行物品交換,滿足自身更高層次的追求,這也體現了日照人對于海洋的依賴 ,對于藍色食物的依賴。但是,關于藍色食品直接帶來的對耕地資源、淡水資源等的積極影響,老一輩人更是聞所未聞。可以推測出,作為沿海居民,中年尤其是老年群體并沒有意識到觸手可及的海洋食物資源是一種能較好解決國民糧食供給、國民營養健康的利器。
圖為實踐隊員與受訪者。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懿萱 供圖
碼頭冷清映季節,藍色食物顯時序。隊員們切換到市場角度去看藍色食物。到達碼頭后,不少實踐隊員的第一印象是“冷清”,作為主要水產品供給端的碼頭在冬季人煙稀少,不僅是消費者少,漁民、攤販,碼頭大多數魚館也處于歇業狀態。由此,在山海天風景區消費者提到的“水產品的季節性”得到了進一步印證。
圖為實踐隊員與碼頭商販。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趙鳳儀 供圖
日照居民愛海味,藍色食物益健康但不可忽視的是,在調研訪談過程中日照居民近乎一致的表示住在海邊會有意多吃水產品,且因沿海影響,對水產品看得見摸得著,傾向于購買本地海鮮;并且由于身住沿海,具有選擇新鮮的或剛打撈上來的水產品的機會,便不會過多在意藍色食物的包裝、品牌、售賣地點。相較于干凈的大超市,他們更愿意去到充滿海腥味的碼頭購買純天然水產品;最重要的一點,多數日照人明確表示藍色食物是日常飲食中的必備品,且聚會宴席中必須有水產品,可見在沿海居民的心中藍色食物的價值與地位還是很高的。
通過實踐中對日照居民食用藍色食物情況的調查發現,日照居民中年及以上年齡人群高血壓、心臟病等常見“老年病”發病率較低,大多數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身體硬朗,可見日照居民食用水產品的無意識消費一直都在潛移默化的對日照居民營養搭配、身體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本次實地調研,讓實踐隊發現沿海城市的日照居民相較于內陸人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將藍色食物作為糧食,更有可能將藍色食物作為應對糧食安全的工具,而這樣的行為觀念對沿海居民身體的益處也堅定了藍色食物成為“新型糧食”的可行性與重要性,藍色食物未來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方面的影響不可忽視。作為實踐隊的一員,了解這些知識后,我們應當積極宣傳藍色食品優勢,更多的讓人們認識并嘗試藍色食物,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通訊員 何兆鑫)
圖為實踐隊員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何兆鑫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