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地方特色傳統文化,擔負起文化傳承使命。7月12日,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赴中國農技協平和蜜柚科技小院調研實踐服務隊在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師洪鵬翔、蔡立君的指導帶領下,前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土樓群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地感受土樓的文化魅力,探索地方特色文化的價值。
![](/d/file/2e84ed4cad5482649e64e6cd992fbc7f.jpg)
坂仔的北斗七星土樓群是因其位置所定的,七座土樓分建在銅溪兩岸,其樓聯即包含“北斗祥光”、“南山佳氣”等字眼,道出了北斗七星土樓群的形成。隊員們在當地居民的帶領下來到環溪樓,近距離感受土樓的藝術特色和文化魅力。隨后,隊員們來到薰南樓和賓陽樓繼續進行參觀游覽,在相關人員的講解下,隊員們了解到賓陽樓始建于清嘉慶甲戍年,又因樓面朝東,日出于東方,以樓為主,以日為賓,故稱“賓陽”。在土樓的一磚一瓦中,隊員們對客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d/file/3aeee0105aaefe8de8959739e93b8ab7.jpg)
在與工作人員交談中,隊員們得知當地土樓群還在不斷地完善和建設,并且政府針對當地的土樓群分布相對較分散的問題提出了更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例如提升農村綜合服務與接待等功能。
漫步在土樓中,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縈繞在耳邊。漳州土樓體現了福建客家地區的文化特色,彰顯出獨特的中式建筑美學。隊員們親身感受到了土樓的魅力和文化價值,提高了文化傳承的積極性。通過這次事實踐,隊員們對于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