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科大學尋港志愿服務隊近日在廣東省遂溪縣北坡中學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游魚”文化的宣講活動,旨在推廣和傳承遂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當地小朋友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自信心。活動當天,宣講員廖健婷通過與小朋友們積極互動,引導他們逐步進入主題,生動講述了“遂溪游魚”的歷史故事、起源和制作過程。廖健婷的講解不僅內容豐富,還富有感染力,讓小朋友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了自己家鄉的文化瑰寶。
為了讓小朋友們更好地體驗和理解“游魚”文化,志愿服務隊特別設計了一項實踐活動——在風箏上繪畫游魚。在廖健婷詳細介紹完“遂溪游魚”的相關知識后,志愿者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繪畫工具和顏料,手把手指導他們如何調配顏色、如何描繪游魚的形象。孩子們在志愿者們的耐心幫助下,紛紛在風箏上繪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游魚作品。活動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小朋友們不僅學到了“游魚”文化的知識,還通過動手實踐增強了對這項非遺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志愿者們表示,實踐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能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本次宣講活動不僅僅是一次文化的傳遞,更是一場情感的交流。志愿者們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能夠讓更多的孩子認識并傳承遂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增強他們對家鄉文化的自信和驕傲感。此次活動獲得了家長和小朋友們的一致好評,家長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也豐富了他們的課外生活。廣東醫科大學尋港志愿服務隊將繼續秉持服務社會、傳承文化的宗旨,在未來開展更多有意義的志愿活動。
![](/d/file/1ad860bf931a89a905919202eeb55ec3.jpg)
圖為小朋友在風箏上繪畫游魚。大學生網報通訊員 廖健婷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