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威海市環翠區怡園街道濱州街社區的活動室里熱鬧非凡,30余名小學生齊聚一堂,參加“救在身邊,安全一夏”主題宣講第三期活動。山東大學“博時急救”宣傳團的志愿者們,帶著生動的教具和趣味互動,為孩子們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大家應對氣道異物梗阻這一夏季常見意外。5
“小朋友們,吃東西時突然大笑或奔跑,可能會讓食物卡在氣管里,這就是氣道異物梗阻。”我們的志愿者通過圖文演示,指著會厭軟骨的位置解釋道,“正常情況下,這個‘小蓋子’會蓋住氣道,可一旦我們邊吃邊玩,它就會‘失職’,異物就趁機溜進去啦。”模型里模擬的“食物塊”卡在“氣管”中,直觀的演示讓孩子們瞬間明白了危險的由來。
最受歡迎的當屬海姆立克法實操教學。志愿者先示范動作:站在“患者”身后,雙腿分開站穩,一手握拳抵住肚臍上方兩橫指處,另一手抓住拳頭,快速向上向內擠壓,形成一股沖擊氣流。“就像給氣球放氣時,氣流會把堵住的東西沖出來一樣。”志愿者形象的比喻讓孩子們躍躍欲試。
兩個小女孩主動上前,一個模仿患者,一個充當施救者的角色,通過剛剛志愿者的講解開始實施海姆立克急救法,雖然有些動作不夠專業,但在志愿者姐姐的指導下仍然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海姆立克急救。
接著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對著模擬人練習:“要用力向上擠,就像要把肚子里的‘氣球’擠爆嗎?”“對啦,就是這樣!”志愿者笑著糾正她的手勢,“拳頭位置要準確,不然就沒效果啦。”孩子們兩人一組互相練習,活動室里不時傳來“加油”聲,稚嫩的動作里透著認真。
活動最后,社區工作人員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張卡通急救流程圖。“夏天吃冰棒、西瓜、堅果的機會多,學會這個方法,不僅能保護自己,還能幫助別人。”一堂課下來,孩子們不僅認識了氣道異物梗阻的危險,更掌握了實用的急救技能。這場“接地氣”的宣講,讓“救在身邊”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孩子們心中,為平安一夏增添了一份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