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酒行業整體承壓、產能過剩與市場信心低迷的背景下,中國眾多酒莊陷入停產或轉型的迷茫之中。而在河北懷來,一家名為懷谷的酒莊卻以其獨特的運營模式、前瞻的技術思維和對本土風土的執著探索,展現出逆勢生長的頑強生命力。我們調研團于7月22日走訪了這家歷史悠久的小型酒莊,近距離感受其“輕資產+技術驅動”的發展路徑,見證了一個中國葡萄酒“異類”的堅守與突破。

懷谷酒莊的故事始于1993年,最初作為地方鄉鎮企業設立,曾因接待任務而短暫輝煌。如今的懷谷,已不再將品牌銷售作為核心方向,而是選擇專注于酒體技術與定制服務,走出了一條避開正面市場競爭、聚焦技術輸出與合作共贏的差異化之路。酒莊運營方式尤為特別,采用“先銷售、后生產”的靈活輕資產模式,使其能夠快速響應客戶定制需求,避免庫存積壓與資源浪費。正是這種去中心化、精細化的運作理念,使得它在行業整體萎縮期仍能穩步發展、產銷穩定。
酒莊在產品線與釀造技術上同樣獨具特色。不僅推出以“懷古”為核心的常規產品系列,還打造了高端子品牌“熔巖”,強調使用溫泉水灌溉葡萄、在火山巖土壤上種植的獨特風土優勢,提出“溫度改變風土”的全新理念。其釀造產品涵蓋果酒、白蘭地、波特酒等多類,研發了桑葚、百香果、山楂、海棠片等原料的特色果酒,風格濃郁、口感厚重,偏重香氣表現,更適合大眾消費者而非專業酒評人。我們在酒莊品鑒廳現場品嘗了幾款代表性酒品,果香四溢、口感飽滿,與青年消費群體的口味取向高度契合。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懷谷酒莊目前已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獲得政府科技項目資金支持。其研發團隊正在嘗試意大利式釀造風格,而非傳統法國式優雅路線,以此為基礎推出風干葡萄酒、微氣泡果酒與甜型冰酒等新品類。值得一提的是,該企業四次獲得“部落圈”大金獎,成為中國區獲得該獎次數最多的酒莊之一。雖然品牌影響力不及一線酒企,但在專業品鑒體系中,其風格鮮明、特色突出,常獲得超預期高分。
在綠色發展方面,懷谷酒莊提出了“心動葡萄”的概念,種植方式上減少人為干預,采用溫泉水灌溉、不埋土、不拉鐵絲等生態種植技術,并用火山巖顆粒改善土壤結構。搭建小棚系統實現保溫,不引入外地土壤,以減少碳足跡和生態擾動,這種“自然最小化干預”的理念,在當下強調可持續發展的葡萄酒產業中顯得尤為前沿。整個園區秉持“因地制宜、順勢而為”的生態觀,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保理念的有機融合。

在資源管理方面,酒莊展現出高度的策略靈活性與成本控制意識。通過與大型企業合作獲取設備使用權、租賃和改造二手設備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固定資產投入壓力。同時注重設備實用性與性價比,以“少投入、快轉化”為原則,實現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
人才培養方面,懷谷酒莊一方面招聘熟悉酒類知識、有市場嗅覺的銷售與講師,另一方面也與高校合作開展實習項目,鼓勵學生參與產品推廣與品牌講解工作。講師崗位被賦予市場教育與消費者引導的關鍵職責,不僅承擔宣傳產品功能,也在引導大眾理解葡萄酒文化、學習品鑒流程、建立飲用場景認知中發揮重要作用。酒莊將“酒與餐搭配”“輕松易飲”的理念貫徹在產品設計中,從微氣泡果酒到冰酒甜品酒,形成完整的品飲閉環,迎合年輕消費者對儀式感和社交屬性的重視。

面對未來,酒莊堅守“小而精”的精品路線,不盲目擴張、不追求大而全,而是聚焦于技術驅動與風土表達,通過差異化產品與文化注解提升附加值。在這個酒莊中,我們看到了小企業依靠靈活機制、精準定位、綠色理念與技術積累在激烈市場環境中破局突圍的希望,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葡萄酒行業的多樣性與深度。在行業變革期,小而強、小而專、小而美的酒莊,或許正是中國葡萄酒未來圖景中最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懷谷酒莊用實實在在的探索,為我們青年學子上了一堂關于“堅守、創新與適應”的生動課程,也讓我們對中國葡萄酒產業的下一個春天充滿了信心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