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地方承載著厚重的記憶,閃耀著革命的光芒。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7月24日上午,“赤幟領航萊西行”實踐調研團繼續前行,先后走進河崖紅色教育基地與唯麥精釀鄉村振興共富工坊,在紅色記憶中汲取精神力量,在產業實踐中探尋鄉村振興的創新路徑。
河崖紅色教育基地:觸摸烽火歲月的紅色印記
在河崖紅色教育基地,調研團成員們沿著歷史脈絡,重溫了那段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這里曾是膠東地區重要的抗日根據地之一,保留著眾多珍貴的革命遺址與史料。通過參觀紀念館內的抗戰文物、歷史照片及場景復原,成員們詳細了解了當地群眾在黨的領導下,投身抗日斗爭、支援前線的英勇事跡,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與不屈的斗爭精神。
基地工作人員介紹,河崖村依托紅色資源,不僅打造了愛國主義教育陣地,更將紅色文化融入鄉村發展,通過紅色研學、主題體驗等活動,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活力,成為帶動鄉村文旅融合的重要引擎。這讓調研團對“紅色資源如何轉化為發展優勢”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唯麥啤酒:見證“黨建+產業”的鄉村振興實踐
離開紅色教育基地,調研團來到唯麥精釀鄉村振興共富工坊。作為當地頗具特色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唯麥啤酒以當地優質小麥、水源為原料,打造了從田間到車間的產業鏈條,不僅帶動了周邊農戶種植增收,更通過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運營,讓“萊西味道”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企業負責人介紹,公司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建立黨支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技術創新、質量管控、市場拓展等方面凝聚合力,形成了“黨建強、產業興、村民富”的良性循環。調研團成員們深入生產車間,了解啤酒釀造工藝,并就企業如何平衡環保與效益、帶動村民就業等問題與負責人交流,切實感受到紅色基因在現代產業發展中“凝心聚力”的實踐力量。
一上午的行程,從烽火歲月的紅色傳承到新時代的產業創新,調研團既觸摸到了鄉村振興的“精神根脈”,也看到了紅色基因賦能產業發展的鮮活案例。接下來,團隊將帶著這些思考,繼續在萊西的土地上探尋紅色力量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