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長安大學“到祖國需要的黔方﹒傳長大薪火的書聲”支教隊深入貴州畢節阿嘎村,以服務鄉村振興,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與素質培養一體化路徑為目標,秉持“五育并舉,筑夢黔行”理念,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德·黔心長紅:傳承紅色基因鑄魂;智·黔行長明: 點燃求知星火啟智;體·黔躍長健: 錘煉強健體魄揚青春;美·黔彩長韻: 涵養美育心靈繪夢想;勞·黔力長技: 躬行實踐礪成長共五大板塊協同育人,在鄉村孩子心中播撒全人種子,培育時代新人。本期聚焦【美·黔彩長韻】的生動實踐。
中華民族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并且中華大地地域遼闊,各地方言種類眾多,不同地域方言的差異會導致交流障礙。普通話作為全國通用的標準語,能讓不同地域的人順暢溝通,減少因語言不通引發的誤解和隔閡;同時可以強化 “中華民族共同體” 意識,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為積極響應國家語言文字推廣政策,助力鄉村教育發展,提升偏遠地區青少年普通話水平,7月14日,長安大學“到祖國需要的黔方·傳長大薪火的書聲”支教隊奔赴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阿嘎村,開展了普通話支教活動。此次支教活動旨在通過多樣化教學方式,幫助當地40位小學生提升普通話表達能力,增強文化自信,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支教隊伍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開展普通話支教活動,希望在提高普通話普及率的同時,通過特色課程來增強同學們的審美素養。“美是到處都有的,但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圍繞“美· 黔彩長韻”主題開展了“普通話——訴說心靈的聲音”、“播音與主持——自信的表達”、“朗誦——文字與聲音的碰撞”、“話劇——用肢體與聲音表達美”四節特色課程,讓同學們感受聲音的力量與普通話的魅力。
“普通話——訴說心靈的聲音”課程中講述了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讀法,強調前鼻音、后鼻音、平翹舌音、n和l的區分關鍵和讀法,并帶領練習相應的繞口令以鞏固學習過的拼音。并且講述口播操的基本步驟以及方法,讓同學們知道堅持口播操練習,可以提升口腔發聲狀態。

同學們對拼音的掌握比預期中好很多。大部分同學對平翹舌音、前后鼻音、n和l的區分不存在問題。口播操訓練順利進行。由此可見,偏遠地區普通話的普及率有所提升,山區對兒童教育也越來越重視。
“播音與主持——自信的表達”課程伊始,組織大家一起練聲,講解“陰陽上去”的音調變化;主持的基本知識——站姿、上下臺方式;胸腹式聯合呼吸法——通過“聞花香”、“半躬身法”讓同學們感受氣息變化,通過“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的方式來練習氣息;共鳴方式——口腔、胸腔、鼻腔、頭腔共鳴,讓同學們感受不同共鳴發聲的差異。組織模擬主持活動——讓同學感受主持的流程,親身體驗普通話的運用。
“朗誦——文字與聲音的碰撞”課程以練習《小夢想 大世界》為主。在練習的過程,讓同學們感受文字的韻味,以及如何用聲音的變化和語調的抑揚頓挫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話劇——用聲音與肢體表達美好”課程以練習話劇《老虎拔牙》為主。在練習的過程中,讓同學們感受表演的樂趣,以及如何用聲音與肢體在感知情感后來表達情感。主持、朗誦、話劇等形式的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積極性,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團隊協作能力。
課后,一位小朋友告訴我說:“老師,我好想說好普通話,我以后想當一名主持人,感覺當主持人很酷!”
這四節課程是長安大學材料學院支教團【美·黔彩長韻】板塊的核心實踐。課程采用多種形式來激發同學們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向同學們展示普通話的重要運用,帶領同學們感受聲音與文字的美,用聲音為自己發聲,為夢想發聲。在課程中,我感受到了當地同學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說好普通話、感受美好的熱情。在他們的眼睛中,我看到了美好與純真,看到了對未來的無限期待,看到了勇氣與力量。在未來的路上,希望他們可以發現美、傳播美、創造美,希望他們赤誠善良,勇敢逐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