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江南文脈長河,尋非遺匠心微光。7月20日,根系計劃團隊“2025最憶是杭州・探江南文化奧秘”系列課程——《一扇一城,百年風云》在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如期開展。陳晨曦帶領小朋友們輕執(zhí)扇柄,穿越百年時光,在竹絲木骨間觸摸王星記扇的傳世匠心,于墨香扇影中體悟江南文化的溫潤底蘊。課堂上笑語與扇風交織,童趣共古韻齊輝,家長們的欣慰與認可,讓這場文化之約更顯溫情。
王星記扇,這枚鐫刻著杭州記憶的“扇中瑰寶”,自清朝創(chuàng)立以來便以“精工出細活,料好奪天工”的初心,在時光里暈染出獨有的風華。課程以一場“扇文化小分隊”的集結拉開序幕,陳晨曦問道:“今天我們要一起探秘亞運會送給各國來賓的‘文化使者’,大家知道它是什么嗎?”當“王星記扇”的答案從小朋友們口中蹦出時,她順勢展開話題,以扇的發(fā)展故事為脈絡,串聯(lián)起王星記扇的歲月流轉。小朋友們的目光瞬間被牢牢吸引,仿佛已聞到扇間飄來的百年檀香。
隨著一張張老照片在屏幕上展開,陳晨曦娓娓道來:“清朝時有位出身制扇世家的手藝人叫王星齋,他與妻子在杭州扇子巷開的小作坊,就是王星記的起點。”她又講黑紙扇是如何“雨淋不透、日曬不裂”,講檀香扇是如何 “一扇生香,百年不散”;講戰(zhàn)亂時匠人們護持工具以保技藝不失,也講當下新匠人添繪卡通圖案賦老扇以新趣。小朋友們托著下巴聽,仿佛看見百年前的作坊里,竹屑紛飛,墨香裊裊,稚嫩的驚嘆里藏著對傳統(tǒng)煥新精神的好奇。
扇面方寸間,自有萬千氣象。通過視頻,孩子們學習到雕刻、烙畫、泥金等工藝,看著畫面里匠人們指尖流轉的巧思也忍不住伸手比劃。素白扇面與畫筆被送到孩子們手中,孩子們有的以彩筆再現(xiàn)“三潭印月”,讓西湖景致凝于扇間;有的模仿燙花技法,勾勒出靈動紋樣;還有的畫下想象中的扇莊,筆觸里滿是對匠心的懵懂敬意。當孩子們舉著親手繪制的扇面合影時,扇骨輕搖,似在訴說跨越百年的約定。那些藏在扇底的堅守與創(chuàng)新,正悄悄在他們心底扎根。
總結展望:
這場與王星記扇文化肌理的邂逅,讓文化根脈在童心土壤里扎下新的細根。孩子們指尖的溫度焐熱了百年工藝,筆下的想象為傳統(tǒng)注入了鮮活氣息。那些藏在扇骨里的堅持、扇面中的詩意、創(chuàng)新里的勇氣,恰是根系計劃團隊希望播撒的種子——讓傳統(tǒng)文化不只停留在故事里,更能流轉于孩童指尖。未來,根系計劃團隊將繼續(xù)深耕文化沃土,讓更多寓教于樂、潤物無聲的精品課程如春苗破土而出,吸引更廣泛的青少年親近鄉(xiāng)土傳統(tǒng)、感悟文化精髓,為傳承民族記憶、厚植文化自信貢獻力量。(通訊員:宋沐甜、盛開妍、曹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