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之智澆灌童夢,用創(chuàng)新之火點亮學堂。7月7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深入鹽城市亭湖區(qū)先鋒街道健康路社區(qū),為社區(qū)少年兒童量身打造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暑期公益學習盛宴。這支充滿活力的青年隊伍,將文化傳承、思維啟迪與紅色教育熔鑄于精心設計的互動課程中,通過情境化、趣味化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fā)了社區(qū)兒童的學習內驅力與無限創(chuàng)造力。此次行動不僅為孩子們編織了多彩的夏日記憶,更以躬身實踐為優(yōu)化社區(qū)教育提供了生動的青年范本,彰顯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
智趣交融:古韻今聲啟心扉
當清晨的陽光漫過窗欞,健康路社區(qū)活動室內,孩子們的目光已被深深吸引。紅心研墨團隊的志愿者將唐代“謫仙人”的傳奇娓娓道來。當講述到李白仗劍天涯、詩酒縱橫的飄逸人生,孩子們沉浸其中,提問如新芽破土般踴躍。一位小姑娘課后雀躍分享:“詩句里的天地,比幻想王國還要無垠!”課堂順勢引入經典寓言《井底之蛙》。當志愿者提出“如何助青蛙看到井外世界”這一命題,孩子們瞬間化身為“角色置換者”,在熱烈的討論中切身感知世界的廣袤。智趣交融并未止步——緊接著的“數字接龍”與“節(jié)奏座椅”游戲,將活動室變?yōu)檐S動的思維磁場。孩子們在“人體數軸”上奔跑定位,當一名男孩精準跨過數字“14”振臂歡呼時,邏輯的嫩芽已在純粹的歡愉中悄然萌發(fā)。
藝海拾珍:童心妙筆繪萬象
午后的時光屬于無拘的想象。藝術創(chuàng)作課上,志愿者雖展示了貓咪與甜筒的示例,孩子們筆端流淌的卻是令人驚嘆的奇趣世界:頭戴高禮帽的貓咪紳士、宛如“銀河落盞”的奇幻冰品……團隊成員深切意識到:守護這份天然珍貴的童真,遠勝過傳授固定范式。在知識傳遞中,個性化引導綻放獨特光芒。面對除法難題,志愿者信手以糖果為具,抽象的數理關系瞬間化為可感可分的實體。“原來數字藏著這樣有趣的秘密!”孩子眼中困惑散去,豁然開朗的驚喜清晰可見。語文學習則巧妙轉為“自然尋寶”——為真切感受課文《夏夜多美》的意境,志愿者帶領孩童步入社區(qū)花園,尋覓流螢蹤跡。當靈動的微光在薄暮中閃現,文字剎那被賦予了呼吸與溫度,孩子們在日記本上莊重記下這充滿發(fā)現的珍貴一刻。
薪火相傳:稚筆丹心繪崢嶸
歷史情懷的培育如春風化雨。圍繞“回首漫漫長征路”主題,志愿者通過深情講述與互動問答,輔以草鞋等實物,再現了那段氣壯山河的征程。孩子們深受震撼,紛紛提筆,以純真色彩描繪心中英雄。一位女孩在畫紙上細膩刻畫“紅軍戰(zhàn)士無畏攀越冰峰”的場景,動情道:“他們的真實經歷,遠比英雄故事更令我肅然起敬。”活動尾聲的寫作實踐,點燃了孩子們對生活細節(jié)的珍視。一名男孩高舉尋得的碧綠西瓜奔回教室,以此為靈感,文思如泉,落筆寫下三頁充滿童趣的文字,字里行間滿溢著對生命成長的質樸禮贊。
雙向成長:依依夏暉映征途
夕陽為活動室鍍上溫暖金色,惜別時刻悄然而至。孩子們將手繪作品與心愛貼紙塞進志愿者掌心,無言的感激勝過千言萬語。整日活動中,青年學子始終以耐心為舟楫,以引人入勝的情境化體驗為風帆,引航孩童在知識海洋中自主探索,點燃了不熄的求知火焰。誠如家長王女士所言,孩子歸家后仍興奮復述課堂點滴——這般生動深刻的浸潤,真正觸動了童稚心靈。此次公益實踐,不僅為健康路社區(qū)兒童編織了斑斕的盛夏記憶,更深層觸發(fā)了對教育本質的思考:志愿者的付出,遠非單向傳授,而是以真誠與智慧作為火種,點亮了孩子們探索世界的眼睛。紅心研墨團隊在鹽城的足跡,印證了青年智慧融入基層的無限可能。他們播撒的教育微光,必將在更多純凈心田生根、抽枝,最終化為照亮未來的參天綠蔭,映照出一條屬于奮斗者的成長通途。
(通訊員 沈軼凡)

圖為志愿者在為小朋友們講解。大學生網報通訊員沈軼凡供圖

圖為志愿者和小朋友們合影。大學生網報通訊員沈軼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