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了解他們在艱苦卓絕環境下的斗爭策略、奮斗歷程,挖掘事件背后蘊含的精神價值,曲阜師范大學“生陽隧火”實踐隊于1月21日進行了黃埔軍校第二分校舊址中山堂與法相巖摩崖石刻的參觀學習。
在中山堂,能探尋黃埔軍校第二分校在此辦學的崢嶸歲月,感受其在軍事教育與革命進程中的重要意義,體悟先輩們的愛國情懷與奮斗精神。而法相巖摩崖石刻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是珍貴的藝術瑰寶。觀察石刻內容、雕刻技藝,能探究古代文化風貌、宗教信仰及社會生活,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保護意識,讓歷史文化在實踐中得以傳承與發揚。
實踐隊隊員一經中山堂,撲面而來的是一種堅韌的熏陶。它是黃埔軍校第二分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戰時期,作為培育軍事人才的搖籃,為抵御外敵入侵發揮了關鍵作用。眾多有志青年在此接受軍事訓練與愛國教育,畢業后奔赴抗日前線,為保衛祖國揮灑熱血,成為抗戰的中堅力量。如今,歲月流轉,硝煙散去,這里的一切逐漸被人們淡忘,但中山堂依然屹立在這片土地上,無聲地訴說著它曾經的輝煌。經過探討和學習,隊員們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輩們的堅定信念與愛國熱忱,被他們為了民族獨立和解放而不懈奮斗的精神所鼓舞,激發了自身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第二站便是法相巖摩崖石刻。法相巖在武岡城南五里許,是一座石山,南側由西南方到東北方是一道摩崖鐫刻長廊,高一至二丈,長四五十丈,中間略有缺處。嶙峋的石山下共有互相連通的八個巖洞,八個巖洞各有名稱。其中最令隊員們難忘的是《金剛經》偈語石刻,蘊含著篆書與隸書結合在一起的巧妙,形成了獨特的書法風格。受感染至深,隊員們紛紛拍照留存、記錄感想。
最后,“生陽隧火”實踐隊隊員們總結探訪記錄、集體分析、提出建議,提升了自身的分析與思維能力。同時,這次實踐活動還能拓寬隊員們的歷史視野,加深對軍事歷史的理解,為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