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墨韻彩 西大學子助力弘揚傳統文化
近日,西南大學教育學部研究生實踐團隊去往四川省綿陽市花荄鎮文星社區,針對當地兒童開展主題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本次主題活動以美育為線索,以“童夢啟新程,文化韻悠長”為主題,開展了拓印、泥塑、舞蹈等系列活動,孩子們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多元民族文化魅力,收獲快樂與成長。
拓印羌紋:墨韻多彩祥瑞畫
一場別開生面的羌族花紋拓印活動在社區熱烈開展,當獨特精美的羌族服飾花紋遇到傳統技藝拓印,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孩子們滿懷好奇與期待,小手緊緊握著篆簽,眼神專注而認真,一點點細致地勾勒出復雜的花紋輪廓。那稚嫩卻堅定的筆觸,仿佛在與古老的羌族文化進行親密接觸。勾勒完成后,他們又小心翼翼地拿起顏料,均勻地涂抹在花紋之上,每一下涂抹都飽含著敬重。隨后,在孩子們的滿心期待中,他們將紙張輕輕覆蓋,用力按壓,再緩緩揭開,一幅幅斑斕絢麗的花紋圖案便躍然紙上。
這些圖案不僅色彩鮮艷,更展現出獨特的民族風情。從精致的線條到獨特的圖案組合,無不訴說著羌族的歷史與文化。通過這次活動,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悄然種下了一顆多民族交融的文化種子。
(圖為實踐隊員指導孩子拓印。尚靜文 供圖)
塑形粘土:創意雕琢蛇年相
你的生肖是什么?十二生肖為什么沒有貓呢?今年是蛇年,蛇有什么特點?別開生面的導入成功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引領他們進一步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并深入觀察了雕塑對象—蛇的特征。接著同學們開始使用粘土創意造設蛇的造型,課堂上充滿了歡聲笑語與奇思妙想,“老師,我做的蛇上面有好看的花紋”,“老師,我給小蛇帶了帽子還穿了衣服”,“老師,我做的是熱狗小蛇”……
孩子們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蛇,用超輕粘土將五彩斑斕的想象化為現實。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提升了創造力與藝術素養,更彰顯和弘揚傳統文化。
(圖為實踐隊員與孩子交流泥塑想法。楊笛 供圖)
律動羌舞:舞步踏出民俗情
午后時分,在社區的戶外活動場上,一場活力四溢的文化體驗活動熱烈上演。歡快的羌族音樂旋律在空中回蕩,老師與孩子們整齊列隊,全身心投入到羌族舞蹈學習之中。他們踏著輕快的節奏,腳步靈活地移動,手臂如隨風拂動的柳枝般輕盈擺動,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而純真的笑容,成為運動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教學過程中,老師耐心細致地為孩子們拆解每一個動作,手把手糾正姿勢。孩子們學得認真,逐漸掌握了羌族舞蹈的動作要領。大家一邊練習,一邊興奮交流:“這姿勢好像在打招呼”“感覺在過節日呢”。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仿佛穿越到了羌族的盛大節日,真切感受到了羌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律動中鍛煉了身體,更在他們心中播撒下多元文化的種子,有效增強了他們對多元民族文化的認知與尊重,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實踐團隊與社區負責任人合影留念。社區工作人員 供圖)
綿陽市花荄鎮地理位置特殊,孩子們身邊就有很多羌族同學,甚至有的小朋友就是羌族,通過此次活動,孩子們不僅體驗到了手工制作和舞蹈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此次活動成為孩子們了解羌族文化的一扇窗。他們在實踐中真切觸摸到羌族文化的魅力,深刻意識到我國是一個多元一體的多民族國家,不同文化應當給予尊重和愛護。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文化的傳承并非一朝一夕,但是持續的教育會慢慢浸潤孩子的心靈,相信通過這樣的活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通訊員:尚靜文 崔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