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團隊有幸采訪了嘉善宣卷傳承人張艾嘉。其作品《尋碑》獲得嘉善宣卷目前歷史上最高榮譽——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新人獎提名,作品《良心桃》獲第六屆浙江省曲藝新作會演表演金獎、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新人獎入圍,其個人積極傳承和發展曲藝,獲浙江曲藝最高獎第二屆浙江曲藝獎新人獎。他堅持活態傳承嘉善宣卷傳統演唱方式及曲調,開創了嘉善宣卷與越劇在同一舞臺融合展現的表演先河,廣受觀眾好評。
張老師10歲開始到上海學藝。他堅持通過文藝形式協助振興鄉村,用藝術才干回饋家鄉百姓。家鄉群眾演出、文藝下鄉表演、敬老院公益演出等現場都有他的身影,他不計較酬勞、樂在其中;“嘉”演出,張艾嘉的足跡遍布嘉善各個地方,上至嘉善春晚、全縣各級各系統組織的文藝演出、下至全縣各鄉鎮,三分之二的村社文化禮堂,還有各鎮敬老院,茶館等。連續五年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大早送文藝進茶館、敬老院、文化禮堂。
活動過程中團隊成員參觀了張老師的宣傳室,采訪過程中張老師講解了“是宣卷、不是老宣卷,不是老宣卷、一定是宣卷”的創作理念,表達宣卷的藝術性,要兼具審美、經濟、社會價值。
![](file:///C:\Users\2023\AppData\Local\Temp\ksohtml9036\wps3.png)
“只要家鄉有需要,我有時間的話,就必須到。”他總說嘉興市戲劇家協會主席嚴旻操是他的啟蒙老師,家長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底蘊滋養了他的成長。他主動跨地區、跨專業傳習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嘉善宣卷”,使之重新走進大眾的視野,并登上了全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的比賽舞臺,填補了“嘉善宣卷”沒有參加過全國專業比賽的空白。他認為新時代宣卷從藝者應堅持守正創新,傳承經典,矢志創新,發新時代青年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