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25日,江蘇省“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蘇州大學青年教師領航團“哲學+”實踐團攜手“樂予樂行”實踐團,走進泰州市姜堰區康華社區,為社區兒童開設主題為“哲潤童心:什么是幸福”的品牌金課。
對于“幸福”的定義以及怎樣追求幸福是兒童價值觀形成中不可回避的話題。團隊授課人李佳霖首先鼓勵孩子們分享自己對于幸福的感悟。孩子們積極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所談幸福大多與“家庭”有關。基于孩子們對于幸福的最初理解,李佳霖借助生動形象的繪本,以亞里士多德對幸福的感悟為例,啟迪孩子們:“幸福是守住底線、遵守法律,需要有正確價值觀引領。幸福是要控制住欲望,是懷著善良的心生活。幸福不是一個人的享樂,而是家庭的美滿、社會的安康。”最后,李佳霖鼓勵孩子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事做起,通過奮斗和勞動創造可以惠及更多人的幸福。
圖為授課人與孩子們課堂互動。通訊員劉子琦 攝
授課過程中,孩子們與授課人李佳霖積極互動交流,探討“什么是幸福”和“怎樣獲得幸福”,共同追尋幸福的源泉。通過學習亞里士多德闡述幸福源泉的故事,孩子們對于幸福的源泉有了更加深刻豐富的認識。
在孩子們對幸福源泉有更為深刻的感悟后,李佳霖在此基礎上指出:“幸福不僅與個人努力奮斗息息相關,也要學會依靠組織的力量。將個人融于社會,在集體中貢獻力量,憑借組織的力量使更多人獲得幸福。”于是,李佳霖向孩子們介紹了中國紅十字會組織的發展歷史和主要任務,分享了“樂予樂行”實踐團和“哲學+”實踐團為博愛事業貢獻青春力量的做法,引導孩子們拓展見識,關注公益組織,培養其志愿服務精神、奉獻精神和責任擔當,追求人間大愛。
圖為授課人與孩子們課堂互動。通訊員劉子琦 攝
這一拓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更是加深了孩子們對幸福內涵的感悟,也在無形中激發了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
在授課結束后,團隊成員與孩子們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對話。針對不同孩子傾訴的不同的心聲,團隊成員對孩子們的困擾提出差異化、個性化的疏解建議,如鼓勵孩子們合理宣泄情緒,避免焦慮和壓抑過多;激勵孩子們積極面對困難,不要畏難退縮,也可以尋求老師家長和朋友的幫助;引導孩子們明確學習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同時也要適當娛樂,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圖為授課人傾聽兒童的心聲。通訊員劉子琦 攝
通過一對一的兒童心聲傾訴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孩子們能夠感受到被理解、被關懷,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得到增強。這種親密的交流,幫助孩子們解決當前的困擾和難題,引導他們學會勇敢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培養孩子們更加健康、積極的心態,為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兒童正處于價值觀塑造的初步階段,要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實踐團引導孩子們深刻領悟“什么是幸福”和“怎樣獲得幸福”,充分認識和掌握幸福的源泉,鼓勵孩子們積極融入社會,關愛他人,積極樂觀,創造惠及更多人的“幸福”。本次活動采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幫助處于萌芽階段的孩子們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責任擔當,踐行了“哲學+”實踐團與“樂予樂行”實踐團守護兒童健康成長的初心與使命。
通訊員:李佳霖
審核:成一涵、孔苓嘉、竇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