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9日,蘇州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樂予樂行”實踐團走進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水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為期一周的“水韻夢鄉 歡樂童享”主題夏令營活動。從領導、負責人講話到課程分享,從安全教育到破冰游戲,開營儀式順利開展。在社區書記對本次活動的支持下,老師們和小朋友帶著對活動的熱情與期待拉開了實踐之旅的帷幕。
圖為蘇州大學“樂予樂行”實踐團開營儀式合影。通訊員黃予曦供圖
各負責人介紹了團隊活動和社區服務的相關信息,重點介紹了一周課程的主要內容:有趣益智的手工教學、醫學知識與傳統文化的碰撞、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課程的拓展,急救與心理健康常識的普及……
實踐團負責人劉馨怡道:“這個暑假,希望小朋友們能在歡樂中收獲知識、得到成長!”
圖為蘇州大學“樂予樂行”負責人劉馨怡在開營儀式中發言。通訊員黃予曦供圖
開營儀式結束后,為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孫書敏老師在《安全第一課》上帶領小朋友們舉行了“誰是臥底”的破冰小游戲,小朋友們認識了彼此,也對接下來的課程有了基本了解。
圖為實踐團成員孫書敏與小朋友互動。通訊員黃予曦供圖
課間休息過后,孫書敏老師繼續帶領小朋友們學習古法養生操——八段錦。八段錦通過肢體運動、呼吸調節和心理調節相結合,于一呼一吸、一伸一回之間強身健體,放松身心。小朋友們在課堂中積極學習并認真練習了八段錦。隨著師生之間更加深入的交流,課堂氛圍更加融洽,上午的活動在小朋友們的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
圖為實踐團成員孫書敏帶著小朋友們在課上練習八段錦。通訊員黃予曦供圖
下午,吳祈璇老師在線上帶領同學們學習《自然與生物多樣性》,探討自然界的奧秘。課堂上,吳祈璇同學向小朋友們傳授了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等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小朋友們還了解到了生物多樣性在氣候、資源、土壤、水源等方面的價值。吳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小朋友的思維,讓他們提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具體措施。在吳祈璇老師的引導下,小朋友們獲取知識并付諸實踐,獲得了成長。
圖為實踐團成員吳祈璇線上授課。通訊員黃予曦供圖
隨后,沈鑫楊老師帶領小朋友們體驗了非遺掐絲琺瑯書簽的手工制作,讓小朋友們在制作中感受非遺文化。
課前,沈老師動手制作了掐絲琺瑯書簽,確保課堂上小朋友動手操作、課程進行的可行性。
圖為課前沈鑫楊同學動手實踐。通訊員黃予曦供圖
在課堂上,沈老師首先向小朋友們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文化保護中的重要性,通過列舉相關實例和互動提問的方式加深小朋友對相關技術的了解。接著講解了制造景泰藍中掐絲技術的運用,進一步引出制作掐絲手工書簽的課程活動。小朋友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互動,表現出對手工書簽以及非遺技術的好奇,課堂氛圍很活躍。在手工制作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在實踐團成員的幫助下,利用自己的雙手在木板上模仿景泰藍制作工藝進行掐絲,涂上沙子,創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小朋友們在手工實踐中加深了對于非遺技術的理解,加強了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圖為在實踐團成員幫助下,小朋友們手工制作書簽。通訊員黃予曦供圖
這一天的實踐課程,內容豐富多樣,實踐團的成員們和小朋友們一同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在健康的道路上前行,在自然的懷抱中成長,在藝術的創作中綻放。這一天的實踐充實了成員們的生活,也拓寬了小朋友們的視野,讓他們對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這一天的經歷將成為成員和小朋友們寶貴的財富,激勵大家不斷探索、學習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