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謀發(fā)展,科技支農產業(yè)旺。2024年8月6日,西南科技大學科技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實踐團來到松潘縣鎮(zhèn)江關鎮(zhèn)小爾邊碑子寺3組李子基地進行實地調研。
實踐團發(fā)現該園果樹普遍結果多,但品質并不高,此外還發(fā)現部分李樹葉子上出現銹病和白粉病,果農談道:“今年雨水偏多,果實品相不好、口感酸澀,特別是脆李,果實綿軟,甚至出現了部分裂果。同時,果樹枝條及部分果實還出現了流膠現象,導致品相、賣相都很差,影響市場銷售。”
針對上述問題,實踐團指導老師張猛指出:“在李樹種植過程中應及時有效進行病蟲害防治,對癥下藥,特別是銹病這一類易傳染的病害,應在初期及時防控。掛果太多,果實之間相互摩擦導致表皮受損。”針對口感酸澀,張猛老師提出挖渠排水的建議,及時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
圖1 李子照片
同時,對于李樹標準化種植,實踐團老師還強調:“開春及時修剪枝條,枝條的旺盛生長易導致花芽分化質量差,來年結果少,產量下降。但不可過多修剪,要采用科學合理的修剪方式,錯誤的修剪方式會導致果實暴露在陽光之下,果皮過早發(fā)黃,果實更容易軟,不利于銷售與運輸。”當地果農表示深受啟發(fā),頻頻表示認同。
果農向實踐團介紹了果園發(fā)展史,初期種植李子品種多,種植方向不明確,經過實踐團老師多年來的定點專業(yè)指導,確定了主要種植品種為高原青脆李,在嚴格的科學管理后,產量和品質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調研過程中,張猛老師向果農講解了高原脆李的獨特優(yōu)勢。中國的李子育種目標有兩個方面,一是甜,二是脆,達到這兩種要求的李果能夠迎合消費市場,銷量高。
圖2 實踐團與當地農戶合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西南科技大學科技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實踐團將不斷提高專業(yè)實踐水平,將所學專業(yè)知識和實踐經驗帶到基層農田中,幫助農戶增產增收,為鄉(xiāng)村振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