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閩侯縣南通鎮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當地農業旅游的發展,2024年6月29日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藝術賦能,古建融新”實踐團赴南通鎮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藝術的力量,賦予古老建筑新的生命力,讓傳統與現代和諧共生。
七天的下鄉生活雖然很短,卻給我留下了一段難忘的經歷和許多感悟和收獲。初到南通,我的內心也充滿忐忑和期待,對環境改造感到責任重大,對接下來的相處感到期待。載著我們的車輛駛進南通,沿途的青山綠水,夕陽余暉,更是讓我充滿向往。到達目的地后,當地的村民熱情淳樸,不僅在調研過程中不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也對我們關懷備至,讓我們深感溫暖,而我們能夠回報的唯有創造更好的環境設計和提供更好的方案。而在與社區領導交談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南通鎮對環境改造的重視以及書記對蘇坂村未來發展的規劃,這也讓我心中更加充滿激情與干勁。
![](/d/file/0d7bddf43e2d522d27e3d997a23d0c94.jpg)
圖為實踐隊隊員正在現場勘測 林婧/提供
而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遭遇過困難與挑戰,2天的時間里極限測量與設計,我與我的隊友們都在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迎著月光從改造地回宿舍的路上,我們也依舊在討論設計方案,想著如何將蘇坂村改造得更好。而在設計落地后,看著村民與隊員們的笑容,我想這七天的辛苦與付出都值得,這也是我第一次在一個團體中感受到如此強烈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d/file/453e04e21ea66ad98e58da93f48dee7f.jpg)
榕樹周邊改造前后對比 林婧/提供
![](/d/file/c4a8d027598712e46dc5abe4435fe5c1.jpg)
圖為實踐隊成員與當地政府領導合照 林婧/提供
從思政小課堂走向田間地頭的大課堂,這是我們本次實踐的初心,而作為新時代青年,我也會矢志不渝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