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當代青年有責任有義務追溯中華文化源頭,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進一步探索文明源頭,堅定文化自信,曲阜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新麥場精神實踐隊于 2024 年7月24日來到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文化遺址實地參觀了中華文化的發祥地,深入了解大汶口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引導實踐隊員將青春與中華文化的溯源與發展融為一體,發揮青年在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探尋古跡 追溯文明之源實踐隊員們踏入大汶口文化遺址,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遠古時代。那一片片古老的土地,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和勤勞。實踐隊員仔細觀察著遺址中的每一處痕跡,從殘存的房屋基址到古老的墓葬,從石器到陶器,每一個細節都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與輝煌。
在探尋的過程中,專業的講解員為隊員們詳細介紹了大汶口文化的發展脈絡和重要特點。在大汶口這片文化土壤上,先后出現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三段燦爛的文化,每段文化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大家認真聆聽,不時提出問題,與講解員進行深入交流,力求對這段古老文明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圖示為大汶口遺址出土的墓葬。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夢琦 攝
品鑒文物 領略文化魅力實踐隊員接著走進大汶口遺址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些造型精美的陶器。它們或圓潤飽滿,或線條流暢,每一件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藝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那些黑陶制品。它們薄如蟬翼,黑亮如漆,仿佛能夠吸收周圍的一切光線,讓人不禁感嘆于大汶口先民高超的制陶水平。這些黑陶上,還常常裝飾著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八角星紋、花瓣紋等,它們或簡約大方,或繁復細膩,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
除了陶器外,大汶口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玉器和骨器等。這些石器大多經過精心打磨,刃口鋒利,顯示出先民們高超的石器制作技術。而玉器則以其溫潤的質感和精美的工藝贏得人們的贊嘆,展現了先民們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崇拜。骨器則大多用于生產和生活之中,如骨針、骨錐等,它們雖歷經滄桑,卻依然保留著先民們勤勞生活的痕跡。
圖示為大汶口遺址出土的石器。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夢琦 攝
每一件文物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靜靜地躺在展柜中,卻仿佛有著生命一般,訴說著那個遙遠年代的故事。“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想起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實踐隊員都覺得使命在肩、刻不容緩。大汶口遺址的文物不僅讓實踐隊員領略到了遠古先民的智慧與勤勞,更讓隊員們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它們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圖示為大汶口地區文化發展的歷程。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王夢琦 攝
傳承精神 擔當文化使命在實地參觀和深入學習之后,實踐隊員將調查轉向了大汶口當地的居民,從他們口中,實踐隊員感受到了他們對大汶口文化的自豪與驕傲,對大汶口文化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感悟。在與居民的交流中,大家紛紛表示要將大汶口文化所蘊含的創新、勤勞、團結等精神傳承下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實踐隊員深知自己肩負著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的使命。實踐隊員決心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積極傳播大汶口文化,為中華文化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經過本次社會實踐,實踐隊員深刻體會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源遠流長,堅定了自己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念,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自己作為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科技就有前途,創新就有希望。”隊員們將以此次實踐活動為契機,不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投身到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創新的偉大事業中去,用自己的的青春與智慧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