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資環學子帶你走近神農架護林員:綠水青山的堅守者
在湖北神農架這片神秘而壯麗的土地上,有一群默默無聞的守護者——護林員。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穿梭在崇山峻嶺之間,用雙腳丈量著每一寸山林,用雙手呵護著這片珍貴的綠色寶藏。
2024年7月21日星期日,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赴神農架林區社會實踐團在神農架宋洛鄉,聆聽護林員王必輝講述他與同事守護神農架林區的故事,感受到了護林員們守護綠水青山的堅定信念和無私奉獻。
(實踐隊員與護林員王必輝在護林站門前合影 蘇雪梅 )
(護林員王必輝為實踐隊員講解護林工作內容 車婧嫻 攝)
近些年,神農架“護綠”隊伍壯大,建立局級、場級、站級林長和監管員、護林員責任體系,劃分責任區域。現有站級工作人員41人。現如今,神農架的森林覆蓋率已經超過了91.1%,林木覆蓋率達到了96%以上,神農架在生態保護和恢復方面取得顯著成就。
巡山護林,堅守職責
“當時是知道了家鄉護林站在招人的消息,因為我就是神農架宋洛鄉人,對山上的情況也熟悉,就想著回家鄉做點貢獻。”四年前,王必輝放棄了去上海打工的想法毅然回到神農架宋洛鄉,加入到徐家莊護林站,成為了一名護林員。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灑落,神農架林區的護林員王必輝和他的同事們們就已經踏上了巡山的道路。這條路護林員王必輝已經走了四年,隨著身影逐漸消失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留下的只有堅定的腳步聲和偶爾傳來的鳥鳴聲。
( 實踐隊員聆聽護林員王必輝的護林趣事 王麗亮 攝)
“我們的工作主要就是巡山,在山上查看樹木的生長情況,還要防范森林火災和盜伐行為、保護和檢測野生動物等。同時也會進行輸電線路安全隱患排查,及時排查電線與周圍樹枝是否接觸過密,以防電路故障引起火災。也會在河巡護過程中,將村民和游客亂扔的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理。”王必輝說道。他們經常需要徒步穿越密林,攀越陡峭的山峰,有時一天要走幾十公里的路程。盡管條件艱苦,但他們從未有過怨言,因為他們深知自己的職責所在。
除做好日常的巡護工作外,他們還會積極宣傳護林防火政策,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經常深入農戶家中,挨家挨戶地進行宣傳講解,確保每一個村民都能認識到保護森林的重要性。政府每個月會聯系專業人員對護林員進行培訓,以確保護林員們更好完成好本職工作,靈活應對突發情況。
(巡山工作照 王麗亮 攝)
科技助力,提升保護能力
隨著科技的發展,神農架國家公園的巡護工作也變得更加高效和科學。“現代科技的發展,大大減少我們的工作量。”王必輝介紹,現在他們配備了PDA、紅外相機、無人機等高科技設備,可以更加精準地監測,并立即用PDA記錄下來,上傳到信息中心進行分析處理。
此外,神農架國家公園還加強了與科研機構的合作,開展了生物多樣性監測、森林病蟲害防治等工作。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保護能力,也為科研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
工作中使用科技手段,不僅能夠提高護林員的工作效率,還能夠為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學、精準的數據支持。同時,這些技術的應用也體現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是實現森林可持續管理的關鍵。
綠色生產,守護綠水青山
為讓更多人過上甜蜜生活,2000年以來,神農架林業管理局鼓勵林場職工養蜂,以技術和規模帶動小戶規模化養殖、大戶科學化養殖,這一舉措不僅幫助職工增加收入,還促進了林場資源的多元化利用,推動了生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地方經濟的發展。養蜂業已經成為宋洛鄉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脫貧增收的源頭活水、從綠水青山中尋找金山銀山的最佳富民產業之一。
“政府鼓勵我們,我們就做!”王必輝聽聞后也積極響應號召,開始養蜂,并帶我們參觀了他的蜂箱。養蜂不與農爭地、不與人爭糧,是生態優先的“綠色產業”。
(護林員王必輝帶實踐隊員參觀他的蜂箱 蘇雪梅 攝)
神農架護林員以山為家,以林為伴,默默守護著國家的綠色資源,在他們眼中,每一棵樹、每一片林都是他們肩負的責任。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熱血守護著這片綠水青山,用實際行動傳承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他們的身影在神農架的山林間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為了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風景線。
(徐家莊護林站工作人員在山中巡護 王麗亮 攝)
歲月如歌,你們矢志不渝,為了藍天白云,為了綠水青山,一代又一代護林員,堅守崗位,用忠誠和擔當,譜寫綠色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