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流傳,芳華綻放
安徽工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院“星火接力”社會實踐隊于2024年7月15日參觀長垣市中國烹飪文化博物館,這次參觀是一次深刻的文化體驗之旅,更是一場味蕾與心靈的盛宴。此次不僅讓我對中國烹飪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對長垣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有了更多的了解。中國烹飪文化博物館作為長垣市文化事業和烹飪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無疑為這座城市的文化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精神之渠,永不斷流
踏入長垣市中國烹飪文化博物館的那一刻起,我們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穿越千年時光,走進了一個充滿故事與美味的奇妙世界。博物館的外觀設計便深深吸引了我們,它巧妙地融合了傳統與現代元素,既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又不失現代建筑的時尚感。粉墻黛瓦間透露出古樸的氣息,而玻璃幕墻則讓室內外的光線相互交融,營造出一種溫馨而神秘的氛圍。這樣的設計,仿佛預示著接下來的旅程將是一場古今交融的盛宴。在博物館的各個展廳中,我們被豐富的展品和生動的展示所吸引。第一展廳“中華烹飪,源遠流長”展示了中國烹飪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從古至今的烹飪技藝和文化傳承在這里得到了全面的展示。第二、三展廳則重點介紹了傳統美食及其制作過程,通過聲光電、三維動畫等現代技術手段,使觀眾仿佛親臨其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展廳“海納百川,廚鄉長垣”,這里主要展示了長垣獨特的烹飪文化和當地十大名菜。長垣地處豫魯交界,自古以來就有“廚師之鄉”的美譽,這里的廚師遍天下,刀勺聲里盡顯名家風范。此外,展廳還展示了長垣的餐飲名店分布和烹飪藝術的多樣性。
在參觀過程中,我被館內的圣旨文物深深吸引。這份明代天啟二年的圣旨歷經3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見證了長垣一個家族的興盛以及這座城市的文化精髓。這種對歷史的尊重和保護,讓我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整個博物館不僅展示了烹飪文化的物質層面,還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探索,讓人們對我國烹飪文化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認識。博物館內的伊尹雕像和浮雕墻更是讓人肅然起敬,這位被尊崇為中國“烹飪始祖”的人物,在他的時代就創立了“五味調和”的烹飪理論。
賡續文脈,繼往開來
走進博物館內部,我首先被一系列精美的炊具和食器所吸引。這些古老的器具,雖然歷經滄桑,卻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它們不僅僅是烹飪的工具,更是歷史的見證者,記錄著中國烹飪文化的發展歷程。從石器時代的簡單炊具,到青銅時代的精美食器,再到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特色餐具,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烹飪文化的源遠流長。隨著參觀的深入,我逐漸了解到中國烹飪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中國烹飪,不僅僅是一種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在這里,我看到了各種烹飪技法的精彩呈現,如炒、燉、煮、蒸、炸等,每一種技法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應用場景。同時,我也感受到了中國烹飪對于食材的極致追求和尊重。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家常小菜,中國烹飪都能將其烹飪得美味可口,讓人回味無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展廳“海納百川,廚鄉長垣”,這里主要展示了長垣獨特的烹飪文化和當地十大名菜。長垣地處豫魯交界,自古以來就有“廚師之鄉”的美譽,這里的廚師遍天下,刀勺聲里盡顯名家風范。此外,展廳還展示了長垣的餐飲名店分布和烹飪藝術的多樣性。
更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博物館對于長垣市作為“中國廚師之鄉”的展示。長垣廚師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聞名遐邇,為中國烹飪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博物館通過一系列珍貴的圖片、文獻和實物展示了長垣廚師的輝煌歷史和卓越成就。這些展示不僅讓我對長垣市充滿了敬意和向往,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對中國烹飪文化的信心和熱愛。
(圖片為長垣廚師制作美食。通訊員 王資浩 供圖)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還被博物館所傳遞的價值觀所深深打動。它不僅僅關注于烹飪技藝的傳承和創新,更關注于烹飪文化對于人類社會的積極影響。中國烹飪文化所倡導的和諧共生、尊重自然、追求健康的理念與當今社會的價值觀不謀而合。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中國烹飪文化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文化,更是一種生活哲學和人文關懷的體現。
(圖片為宮保雞丁。通訊員 王資浩 供圖)
文化大美,今人共守
回顧這次參觀經歷,我們團隊深感收獲頗豐。長垣市中國烹飪文化博物館不僅讓我們領略了中國烹飪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更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我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更加珍惜和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讓中國烹飪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時我們也期待著自己能夠有機會再次來到這座博物館繼續探索和學習讓自己的味蕾和心靈得到更多的滋養和啟迪。
(圖片為實踐隊員合照。通訊員 王資浩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