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總書記在吉林考察過的展館為重點,用好“三地三搖籃”等特色資源,設立“紅色吉林”主題,全面展現吉林堅定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和發展成就,增進大學生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情感認同和行動追隨,引導我們在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識,于實踐中培養關心中華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感。安徽工業大學公法學院“星火接力”社會實踐隊隊員于2024年7月13日前往吉林省長春市東北淪陷史陳列館。
時代楷模,吾之光亮
1931年至1945年,東北抗日歷史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這一時期,東北地區的人民和軍隊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斗爭。東北抗日聯軍的斗爭不僅牽制了大量日軍,支援了全國抗戰,也為后來的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他們不僅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這一時期的歷史展現了東北抗日軍民在艱苦環境下的英勇斗爭和巨大犧牲,對中國的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而東北淪陷史陳列館是一座全面反映中國東北十四年淪陷史的專題類紀念館,全面展現了1931年至1945年東北抗日軍民在日本侵略下的艱苦斗爭歷史。
(圖片為實踐隊員觀看開國大典視頻。通訊員 張馨心 供圖)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踏入館內,我仿佛穿越回到了那段蒙受沉重苦難的歲月。殘酷鮮活的戰爭場景和歷史影像,帶給我無盡的震撼和心痛。那些傷痕累累的歷史照片,生動地展示了當時的痛苦和毀滅。站在那些史料前,我感受到了歷史洪流的沖擊力,嘆息于人類的悲劇和抗爭。館內陳列了大量讓人心碎的歷史文物和展品。那些被侵略者殘忍虐待的囚犯名單、遺物和服裝,展示了他們遭受的苦難和抗爭的勇氣。這些物證和照片記錄著那段歷史的真實,使人感同身受。同時,館內還展示了當時人民的抗戰精神和犧牲奉獻,讓我對那些為了和平而獻出生命的英雄們深感敬佩。
令人觸動的是,館內通過多媒體和虛擬實境的展示,再現了當時戰火紛飛和人民苦難的場景。電影放映等方式,使我仿佛身臨其境,親身感受那段歷史的恐怖和無助。我被深深震撼和觸動,不禁為那些曾經遭受折磨的人們默哀和心痛。
苦難見證,細菌戰第100部隊
最震撼的,莫過于“細菌戰區域”。侵華日軍第100部隊,一個神秘而陌生的番號。日本侵華期間,這支以“防疫”為幌子的神秘部隊研究各類致細菌并制造細菌武器,無數中國人遭到殘害,無數動物植物淪為實驗品,整個東北乃至全中國都籠罩在細菌戰的巨大威脅中。這里,我們仿佛置身于那個被恐怖籠罩的時代,一件件展品、一張張照片,都在無聲地控訴著細菌戰的殘忍與罪惡。我們看到那些無辜受害者的照片,感受到他們所經歷的絕望與痛苦,這一刻,我們更加明白了和平的珍貴與生命的脆弱。等看到100部隊細菌實驗室才知道,原來日本的細菌室不僅僅只有731,而是我國各地都有。同時看到展示的歷史照片有、文物、檔案、音像資料等都深刻接揭露了侵華日軍第100部隊,以及日軍其他的部隊在侵華戰爭期間,公然違反國際公法,在中國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生物武器,進行各種細菌作戰實驗,大量殘殺我們中國的人數比南京大屠殺還多的多。
心懷家國,眼望蒼穹
緬懷東北抗戰英烈和英雄群體,是東北淪陷史陳列館改陳升級后新增的一個重要專題展覽,再現了東北各界民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長達十四年抗日戰爭的歷史畫卷。展覽以長卷畫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十四年抗戰期間十八個感人至深的抗戰故事。這些故事生動描繪了東北抗戰英烈和英雄群體的英勇事跡,展現了他們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其中,雕塑和油畫作為重要的藝術形式,通過細膩的刻畫和生動的場景再現,讓我們仿佛置身于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同時,抗戰歌曲和抗聯影片的播放,更是讓觀眾在聽覺和視覺上得到了全方位的震撼和感動。展覽還設置了抗戰詩歌墻和英烈墻等互動區域,讓觀眾在參觀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抗戰歷史,感受英烈們的偉大精神。這些互動區域不僅增強了展覽的趣味性,也提高了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通過展示東北抗戰英烈和英雄群體的偉大事跡,該展覽讓廣大觀眾深刻認識到抗日戰爭的艱苦卓絕和偉大勝利的來之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片為實踐隊員館內實踐。通訊員 張馨心 供圖)
家國天下,拼搏圓夢
家有山河錦繡,國有歲月芳華。此次東北淪陷史陳列館,不僅讓我們隊員深刻體會到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激發了他們的愛國之心。我們也會在實踐中帶著問題來,帶著思考走,帶著成果回,我們的行動,是中國美好未來的先聲。
(圖片為實踐隊員合照。通訊員 張馨心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