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康,民族定|電子科技大學“腦智明珠”科普
文:溫馨 權凌 圖:王怡然 劉闖 劉宜滿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民族團結總要求,響應“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科普工作總要求,2024年7月6日,電子科技大學“腦智明珠”暑期科普實踐團出發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市,協同甘孜州衛健委、甘孜州人民醫院、康定中學、水井子社區等,開展為期8天的科普實踐活動,以中國腦計劃前沿成果賦能民族地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化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經過2位帶隊老師及30余名本碩博學生長達兩個月的前期準備,實踐團最終確定了“攜手中學,腦智科普啟智潤心”、“步入醫院,腦智前沿賦能康養”、“貼近民眾,腦智科普進萬家”三個板塊十余項活動。
攜手中學,
7月8日-7月9日,電子科技大學“腦智明珠”科普實踐團走進康定中學。
康定中學始建于1939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2018年,康中獲評四川省中小學心理健康特色學校,校內有著專門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活動的教室,展現出學校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視。
本次在康定中學的活動分為建設“腦智明珠”心靈驛站、
腦智前沿科普講座、“智慧演化”桌游共玩、腦智“黑科技”展、“科技眼”共繪未來五個部分,為高一年級五個班的同學們帶來別開生面的
腦智“黑科技”
本次康中之行,“腦智明珠”暑期實踐團帶來了“基于腦機接口的多指令跑酷游戲”、“表面肌電控制機械手”、“便攜式睡眠額貼”、“基于神經反饋的情緒調節系統”、“基于pico VR的呼吸冥想/注意力訓練/星空漫步”等價值逾百萬的自研設備。
實踐團邀請了四個班的同學親身體驗這些平時只能在電影中看到的“黑科技”,用前沿成果點燃他們對腦科學的興趣。
在“基于腦機接口的多指令跑酷游戲”展位前,同學們驚嘆著不用鍵盤、僅靠視線去控制游戲小人上下左右四方位移動的神奇。
在“表面肌電控制機械手”展位前,同學們觀察著機械手隨著實踐團成員連接電極的手的活動而做出相應的動作。
在“便攜式睡眠額貼”展位前,同學們貼上額貼,好奇地看著實踐團成員手機上實時顯示的自己的腦電波形圖。
在“基于神經反饋的情緒調節系統”展位前,同學們觀察者屏幕上的小人隨著被試情緒的波動而變速奔跑的畫面。
在“基于pico VR的呼吸冥想/注意力訓練/星空漫步”展位前,同學們戴上VR眼鏡,或體驗隨著專注度變化的“節奏光劍”關卡,或享受著漫游星空的自由。
“腦智明珠”心靈驛站建設
“
7月8日,實踐團來到康定中學,為康中學生們搭建腦智明珠”心靈驛站。
驛站分為“心靈加油站”和“科技補給站”兩個版塊。
教室右側的“心靈加油站”由一塊貼滿了寄語的木板和兩張掛滿了繪畫作品的掛網組成。心形紙片上的寄語是實踐團行前在電子科大校園內收集到的科大同學們對康中同學們的美好祝愿,而繪畫作品則是“科技眼”共繪未來活動中,康中同學們推選出來的優秀作品。
教室左側的“科技補給站”則由腦智“黑科技”、贈畫、科普書籍、擺件構成。貼墻擺放的長柜里放滿了實踐團成員們挑選的科普書籍,柜頂擺放著電子科大的學長學姐們送給康中同學們的科技畫作。矮幾也沒被冷落,整齊地擺放著科普書籍、腦智擺件以及實踐團定做的小冊子。
除此之外,實踐團還為康中同學們帶來了“漫談腦機接口”腦智前沿科普講座、“智慧演化”腦智桌游共玩、“科技眼”共繪未來三場活動。結束后,實踐團收集了240份關于中學腦智科普需求的問卷。
本次在康定中學舉行的科普實踐活動,不僅僅是對科學知識的傳遞與互動體驗,更是大學與中學之間、不同民族與地域之間科技與教育合作的生動體現。未來,電子科技大學腦智明珠科普實踐團還將與康定中學開展更加廣泛的合作,把更多科普惠民成果帶到同學身邊。
步入醫院,
7月10日-7月11日,“腦智明珠”科普實踐團走進甘孜州人民醫院,與甘孜州衛生健康委合作,面向病患和醫護人員們,帶來了心理團輔游園會、“專家引航”講座、大學生腦智前沿科普講座與腦智“黑科技”展四場活動。
心理團輔游園會
游園會分為啟程指引站、心靈畫布、情緒廚房、希望之書、花藝工坊、手作香囊六個攤位。
在啟程指引站,實踐團成員們為來到游園會的人們介紹每個攤位的具體情況,采訪他們的參與感受,并贈與他們紙巾、手機支架等等小禮品。
在“心靈畫布”攤位,實踐團成員們鼓勵參與者們以色彩宣泄心中情緒,重拾快樂。
在“情緒廚房”攤位,實踐團成員們給每種食物賦予特定的情緒,邀請參與者們定制獨屬于自己的“情緒四果湯”。
在“希望之書”攤位,實踐團成員們鼓勵參與者們寫下自己的煩惱,扔入煩惱筒中,并抽取彩虹卡鼓勵心靈。
在“花藝工坊”攤位,實踐團成員們邀請參與者們自定義自己的干花作品,在創作中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快樂。
在“手作香囊”攤位,實踐團成員們準備好了香料與針線,讓參與者們DIY有著自己喜愛氣味的香囊,用嗅覺的舒適放松身心。
在游園會過程中,實踐團也經歷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有因為病痛而被迫中止繪畫愛好的叔叔,在與畫筆相伴的時光里收獲了繼續向前的勇氣。
有收集煩惱的盒子里卻裝滿了對祖國的熱愛、對未來的期望、對親朋的祝福。
“專家引航”講座
7月11日的“專家引航”講座活動,實踐團請來了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四川省青城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醫藥衛生領域)羅程教授,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任、成都市十大名醫生、博士生導師段明君教授為來自甘孜州各醫院的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上午,羅程教授帶來了題為“腦科學實證護航腦老化預防——讓大腦緩慢,優雅地變老”的講座。
下午,段明君教授帶來了題為“青少年生物情緒心智整合”的講座。
兩位教授的講座不僅僅介紹了腦老化預防、青少年心理兩個醫學研究領域的相關知識,還向醫護人員們介紹了醫學研究的基本思路過程,鼓勵醫護人員在工作之余關注和參與科研工作,培養自己的科研精神。
大學生
7月11日,“腦智明珠”實踐團中的學生講師們也為醫護人員們帶來了來自中國腦計劃的前沿科技成果。
張天瑞同學的“漫話腦機接口”講座帶領醫護人員們認識了腦機接口的發展歷史,介紹了電子科技大學腦器交互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和醫護人員們共同展望了這項技術的未來。
楊智歡同學的“磁共振引導的精準情緒調控”帶領醫護人員們重新認知了情緒及常見的異常情緒,為他們介紹了新興的情緒調控方法——TMS調控。
黃昌斌同學的“數字孿生腦”為醫護人員介紹了這種“基于計算神經科學理論、融合多模態神經影像數據的全腦尺度的動態腦功能的計算模擬平臺”,并詳細闡述了這項技術相比于傳統治療方法的優越性。
周越同學的“好游戲有神通——游戲與腦可塑性”向大家介紹了游戲“塑造腦”的方式,為醫護人員們介紹了目前電子科技大學團隊關于游戲與腦可塑性的研究成果,以及世界上第一張游戲處方——《EndeavorRx》。
實踐團也將腦智“黑科技”帶到了醫院,供醫護人員們體驗。
活動后,實踐團向患者和醫護人員們發放了調研問卷,收集到了很多問卷數據。
至此,實踐團在甘孜州人民醫院的講座與展示活動告一段落。科研的最終目的不是頂刊頂會,而是實打實地能夠為這個世界上的人們做些什么。這次活動讓成員們更深刻地理解了實踐團所做的事情的意義,給了他們繼續前行的無盡動力。同時,相信實踐團為醫護人員們帶來的這些講座,一定能夠打開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貼近民眾,
本次康定之行,腦智明珠科普實踐團協同甘孜州衛生健康委開展集中式和摸排式的調研工作,面向康定市各社區居民進行腦科學科普需求及老年癡呆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防治認知普查。
實踐團以康定情歌廣場為中心面向周邊社區開展分散輻射性調研。成員們兩人一組帶上精心設計的問卷,深入康定群眾中去,收集當地民眾對于腦科學科普的需求。
在7月7日和7月12日的調研時間內,實踐團走進群眾之中,淺嘗了一番康定的風土人情。藏漢兩族之間的聯結,也在一聲聲“你好”、一個個笑臉、一句句閑聊之中,具象地深厚起來。
這次調研中,實踐團共收集了190份問卷,這些數據之后將匯總給甘孜州衛健委,為康定市腦科學科普事業和居民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添磚加瓦。
7月12日,實踐團定點走進水井子社區,將“腦智黑科技”展和心理團輔游園會也帶到社區居民身邊。
社區主任呂俊杰在活動結束中的采訪中提到,“我們很感謝‘腦智明珠’團隊為我們帶來這些活動,帶來這么多我們平時接觸不到的設備。我相信有了體驗這些設備的機會,小朋友們的人生規劃會相應地受到影響。同時,社區里有許多的老人,這種能將大家聚在一起的社交活動也能有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
8天的時間里,電子科技大學“腦智明珠”暑期實踐團走過康定情歌廣場、康定中學、甘孜州人民醫院第二病區、水井子社區,科普和調研的足跡基本覆蓋康定市各個年齡段、各個職業的基層群眾,不僅深化了實踐團對社會實踐的理解與體驗,也通過普及科學知識提高了康定居民的科學素養,為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寫下了“成電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