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育英計劃”實踐團:細察河流脈絡,洞察水文奧秘
作者:張夢茹 董佳蓓 李春蕾
河流不僅是水資源的重要儲存和分配系統,更是區域經濟、社會和生態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7月18日,山東理工大學“育英計劃”實踐團來到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鎮洼子村附近,考察周邊地理環境。本次活動調研當地河流和水渠的水文情況,了解村莊周邊水域的生態環境,研究周邊村落的灌溉條件。
實踐團成員在考察前,首先與當地村民進行深入的交流。村民們紛紛表示,村莊周邊的河流水質好,為農田灌溉提供良好的條件,但最主要的澆水還是依靠天然降水。據了解,該河流經過村莊時,村莊排放的廢水均經過處理,確保達標后才排入河流,保障水體的清潔與安全。河流兩岸綠樹成蔭,植被茂盛,為河流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此外,河流周邊還有一片市集,商販們在此售賣各種農產品和日用品,為村民提供便利的購物環境。
圖為與當地村民交流灌溉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對河流進行全面的觀測和記錄。實踐團成員發現,洼子村所處的海拔位置較高,按理說河流不好引水。但在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能保證村民生活和灌溉用水。當地河流寬度適中,水流湍急而穩定,顯示良好的水動力條件。
圖為實踐團成員實地調查河流
通過本次調研,實踐團成員深刻認識到河流在農業灌溉中的重要作用,將把調研結果反饋給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為村莊及周邊村落的灌溉條件改善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實踐團成員并呼吁廣大村民繼續保持良好的環保意識,共同保護河流和水渠的生態環境。
圖為實踐團成員考察水質
在調研結束之際,實踐團成員還與村民們共同參與河流周邊的環保宣傳活動。向村民們普及環保知識,宣傳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并號召大家共同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村民紛紛表示,將積極響應號召,從自身做起,為保護家園的綠水青山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團成員深入了解當地河流和水渠的水文情況,還為實踐團成員提供一個寶貴的實踐平臺。實踐團成員不僅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更是為當地農業灌溉條件的改善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