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8日,寒冬的威海,海風凜冽,卻吹不散曲阜師范大學憶昔啟今實踐隊心中對紅色歷史探尋的熱忱。這一天,隊員們齊聚威海革命軍事館,開啟了一場觸動心靈、啟迪未來的紅色文化調研實踐。
踏入威海革命軍事館,莊嚴肅穆的氛圍撲面而來。館內雖未作過多細致描繪,但隊員們仍能從簡潔陳列與光影交錯間,感受到歷史浪潮的翻涌。從古代威海衛守護海疆的英勇身姿,到近代列強入侵時這片土地的沉重創傷,再到革命歲月里人民奮起反抗的激昂篇章,威海的歷史濃縮于此,成為一部無言卻震撼人心的史書。
為了挖掘紅色歷史在當下社會的多元影響,憶昔啟今實踐隊迅速行動起來,在軍事館內外展開了全面且深入的路人采訪。隊員們兵分多路,帶著精心設計的采訪提綱,主動與游客、當地居民交流互動,在一問一答間,歷史與現實實現了奇妙的對話。
在軍事館入口的休息區,隊員們遇到了一群結伴而來的大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專業,卻都因對歷史的熱愛相聚于此。其中一位學文學的同學興奮地分享道:“我一直對威海的歷史很感興趣,尤其是甲午海戰那段,它不僅僅是一場戰爭,更是中國近代命運轉折的關鍵節點。來到這里,看到那些真實的史料,對我的文學創作也有了新的啟發,我想把這些歷史故事以更生動的文學形式展現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另一位學計算機的同學則表示:“我覺得歷史和科技并不矛盾,我們可以利用現代技術,比如數字化展示、線上互動等,讓這些紅色資源被更多人看到,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隊員們從他們的話語中,看到了新時代青年對紅色文化的獨特理解和創新傳承的思考,也拓寬了自己對于紅色文化傳播途徑的認知。
在館內的一處展板前,隊員們注意到一位身著軍裝的退伍老兵。他靜靜地站在那里,凝視著展板上的戰役地圖,眼中滿是回憶。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走上前去,老兵緩緩開口:“我當年在部隊的時候,就常常聽老首長講威海的戰斗故事,這些歷史是我們軍人的精神脊梁。現在我退伍了,但看到這些,就覺得自己的使命還在。我經常來這里,給年輕人講講過去,希望他們能記住,我們今天的安寧是怎么來的。”老兵的話語質樸而有力,每一個字都重重地落在隊員們的心上,讓他們深刻認識到紅色精神在軍人傳承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也感受到作為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的重大責任。
實踐隊還在軍事館外的廣場上采訪了幾位當地居民。一位賣紀念品的大叔笑著說:“威海這地方,到處都是歷史。以前游客來問我這些故事,我都只能說個大概,現在為了給大家講清楚,我自己也學了不少。這軍事館開著,就是提醒我們別忘本,也給咱威海的文化添了底氣。”從大叔的話語中,隊員們看到了紅色文化對當地人文風貌和居民精神生活的滋養,意識到紅色文化不僅是歷史的記憶,更是當下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源泉。
這次在威海革命軍事館的參觀與采訪活動,對憶昔啟今實踐隊的隊員們來說,意義深遠且多維度。
從文化認知層面來看,隊員們打破了以往對紅色文化單一、刻板的認知。通過與不同人群的交流,他們發現紅色文化在不同領域、不同年齡層中有著豐富多樣的解讀和傳承方式。這種多元性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紅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不再將其局限于書本上的歷史事件,而是看作一種與當下社會緊密相連、不斷發展演變的精神力量。
在個人成長方面,隊員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極大提升。采訪過程中,他們需要迅速調整溝通方式,適應不同采訪對象的表達習慣和思維方式,這極大地鍛煉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隊員小劉感慨道:“以前我不太敢和陌生人交流,這次采訪逼著我邁出了這一步。現在我發現,只要真誠地傾聽,每個人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分享。”同時,在整理和分析采訪資料時,隊員們學會了從大量繁雜的信息中提煉關鍵觀點,鍛煉了邏輯思維和歸納總結能力,為今后的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次威海革命軍事館之行,對于憶昔啟今實踐隊來說,是一次深刻的紅色文化洗禮,更是一次重新審視自我、明確使命的成長之旅。隊員們帶著滿滿的收獲和堅定的信念,告別了威海革命軍事館。他們深知,回到校園只是新征程的開始,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創新的思維,傳播紅色文化,讓更多的人在紅色精神的激勵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而此次實踐活動,也將成為曲阜師范大學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一個亮點,激勵著更多的學子走出校園,走進歷史,在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書寫屬于新時代青年的熱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