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學院暑期實踐:守護滁河的碧水藍天
近日,滁州學院的一支實踐小分隊于 7 月 15 日開始,在全椒縣滁河展開了為期一周的暑期實踐活動,旨在深入探究滁河水質的真實狀況,為保護水資源貢獻力量。
在活動前期,團隊成員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他們廣泛收集了關于水質污染、水源保護等方面的資料,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和常見問題。同時,挑選了具備相關專業知識或對環保有熱情的同學組成實踐團隊,并明確了各自的職責。精心制定了詳細的實踐活動規劃,包括每天的具體任務安排和行程路線。還準備了相機、采樣工具、檢測儀器等必要的設備和工具,并確保其能正常使用。提前與當地相關部門、廠區、居民等進行聯系溝通,協調好各項事宜。準備了充足的防護裝備、防暑藥品、飲用水等物資。制定了實踐活動的宣傳方案,對團隊成員進行了水質檢測、污染分析等方面的專業培訓,并進行了安全應急預案的演練。
實踐內容和過程豐富多樣。第一天,團隊成員在指定地點集合,檢查并準備好調查所需設備和工具后,對不同區域的水質進行實地查看。觀察河水的顏色、透明度、氣味等,判斷是否存在明顯污染現象,并詳細記錄觀察結果。沿著勘察路線,記錄反映水質問題的場景,多角度拍攝照片,為后續分析提供證據。同時,挑選當地居民進行訪談,了解水質污染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具體影響。
圖為團隊隊員正在與當地居民進行訪談 方振攝
第二天,依據前期規劃,前往具有代表性的水源污染河段進行水質采樣。采樣人員嚴格按照專業規范操作,在每個樣本上做好標記,注明采樣地點、時間、編號等信息。采集完成后,迅速將樣本送往當地權威的水質檢測機構,并對采樣點的具體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圖為團隊隊員在滁河水段進行取樣 居傳振攝
圖為滁河水取樣樣品 居傳振攝
第三天,團隊集體前往水質污染源頭所在的廠區進行探訪。提前了解廠區基本信息后,與廠區相關人員交流,詢問他們針對水源污染采取的解決辦法和措施,并認真做好記錄,為后續分析和決策提供依據。
第四天,團隊成員準時前往當地環保局,提供之前的水質檢測樣本報告,講解關鍵數據和結論、發現的問題和潛在風險。與環保局工作人員深入溝通,詢問針對水源污染問題制定的解決措施和后續規劃,提出團隊的建議和意見,共同探討更好的解決方案。
第五天,團隊成員與專業河段清潔人員對接,明確清理任務和區域范圍,評估任務難度和工作量。隨后,積極參與到水面污染垃圾的清理工作中,根據垃圾類型和分布情況選擇合適工具進行打撈和收集,注重與專業清潔人員的配合和協作,注意自身安全。
圖為團隊隊員與清潔人員對接清理工作 劉雨樂攝
第六天,繼續深入開展清理行動,保持高昂熱情和認真態度,不放過任何微小污染垃圾,重點清理頑固污染區域。對清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垃圾難以打撈、清理難度大等,及時總結反饋,共同探討解決方案,調整清理策略和方法。加強與周邊居民的溝通和宣傳,提高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共同參與清理工作,形成全民環保的良好氛圍。
第七天,全力以赴完成剩余清理任務,對整個河段進行最后檢查和清理,確保河段整潔和水質改善。與河段清潔人員一起回顧和總結這三天的清理工作,分析成效和不足之處,總結經驗教訓。認真整理相關資料和記錄,包括照片、視頻、數據等,分類歸檔,為后續總結和匯報做好準備,也為今后類似環保行動提供參考資料。
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團隊成員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緊密協作,共同應對各種挑戰。他們深入了解了滁河水質的現狀,分析了污染源,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治理建議。通過與當地相關部門、廠區和居民的溝通交流,促使各方攜手共同參與到滁河水源污染治理工作中。親自投身到水質污染河段的清理工作中,以實際行動推動環境的改善。
圖為團隊成員在滁河岸邊留影紀念 鄭天龍攝
此次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從科學角度來看,有助于全面獲取滁河的水質信息,豐富針對該區域水質相關領域的研究素材,為制定更科學有效且符合實際情況的環保政策提供有力依據。在社會層面,提升了當地居民對滁河水源污染問題的認知程度,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促進公眾積極參與到保護水源的環保行動中。對實踐團隊成員自身來說,極大地培養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同時,有力推動了全椒縣與滁河相關的部門、企業等更加重視水源保護和污染治理工作,促進多部門形成聯動合作,凝聚治理合力。此外,為其他地區解決類似的水源污染問題提供了參考和借鑒,具有示范引領作用。針對滁河污染河段的清理工作有利于恢復其水域生態,改善河流面貌,為當地創造出更加宜人的生活環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