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網報2024年7月11日電(通訊員 張先會)在2024年7月11日,安徽工業大學機器231赴馬鞍山古床博物館中華文化實踐團隊在馬鞍山市德化堂古床博物館開展了了解古床歷史、學習古床材料、欣賞古床花紋等一系列中華文化傳承活動,了解中華古床文化,感受歷史底蘊。
德化堂古床博物館成立于2011年5月,新館于2012年10月正式落成并對外開放。博物館坐落在擁有五千年歷史的煙墩山遺址公園旁,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幽靜。新館展覽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分為三層,設有5個古床陳列區和12個主題館,共展示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00余張珍貴古床,數量為全國之最。
![](/d/file/6a3fff22e32e755141013ba3dc141466.jpg)
(安徽工業大學機器231赴馬鞍山古床博物館中華文化實踐團隊合照 通訊員 吳茜茜)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式各樣的古床,它們或簡約大方,或繁復華麗,每一件都透露出濃厚的歷史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們不僅是古代人們休息的家具,更是歷史的見證者,文化的傳承者。一路參觀過去,這些古床涵蓋了明清至民國各個時期,材質包括金絲楠木、紫檀、株樹、櫸木等名貴木材,工藝精湛,雕刻細膩,極具藝術價值。
在眾多展品中,明代金絲楠木床尤為引人注目。這些床以其簡約大方的設計、恰到好處的比例權衡而著稱,展現出一種“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感。金絲楠木的質地堅硬,色澤溫潤,經過匠人的精心打磨,更顯其高貴典雅。這些床不僅讓人感受到了明代家具的精湛工藝,更領略到了那個時代的審美追求。金絲楠木壽紋架子床就是代表。該床是典型的架子床,床上安圍子和四根立柱,床圍是將板材刻畫成兩種規格的矩形,立柱上端支撐床頂,床楣刻畫成矩形和圓形,寓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極富立體感,床里側立體懸空,大小不等的五個抽屜擺放在一起,充分利用力學原理,采用榫卯結構,絲絲入扣,整床具有勻稱、簡約的效果。
清代拔步床以其“床中床,罩中罩”的復雜結構為特色,充分展現了清代家具的厚重、繁縟和艷麗風格。這些床不僅體積龐大,而且裝飾繁復,雕刻精細,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與智慧。它們不僅是家具,更是藝術品,讓人在驚嘆之余,也感受到了清代社會的繁榮與奢華。其代表為產自四川成都的朱漆描金高檐拔步床,這張床充分體現了中國建筑文化中的“高,中,滿”風格,“二龍戲珠、鳳凰于飛”的高檐站板高高在上,戲文故事,吉祥紋飾如靈魂附體滿床生輝,“花好月圓”的床扁居中,左右廂式對稱科學均衡。整床布局嚴謹,技法絢爛。
與明清兩代的古床相比,民國片床顯得更加簡潔實用,藝術趣味也更加多元化。這些床在設計上更加注重實用性和舒適性,同時也不乏創意和美感。它們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將中國古床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其代表松鶴延年紋全圍板架子床具有最鮮明的特點,四層掛檐,門楣上所刻的松鶴延年紋,厚重遒勁,紋飾下是實用性很強的小門柜,同時也借鑒了西方羅馬柱的元素,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代表。
除了古床外,博物館還展現了蠟人與古床相關的民俗家具和藝術品相結合的場景,如翹盼香火、大孝徽商、貴和堂、王府風云、滴水哭嫁、紅色歲月、奇石館等,這些展品不僅豐富了博物館的展覽內容,也讓游客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
在參觀過程中,同學們還了解到,德化堂古床博物館的創始人劉維先生是一位資深的古床收藏家。他花費了近20年的時間,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收集了這些珍貴的古床。劉維先生表示,他希望通過這座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古床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隨著德化堂古床博物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博物館內總是人頭攢動,游客們在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精美的古床展品,還能聆聽專業講解員的講解,深入了解每一件展品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
通過這次參觀德化堂古床博物館的實踐活動,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古代床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這座博物館不僅是一座展示古床藝術的殿堂,更是一座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