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7月5日,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的“藝術賦能,古建融新”實踐團隊抵達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南通鎮,為推動蘇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鄉村風貌,實踐隊展開了一場深入實地的調研與改造活動。
實踐隊深入到田間地頭,憑借自身的專業知識,對蘇坂村進行了多個關鍵節點的改造工作,包括村莊IP文化的創意設計,以及村情村史的調研。成員們與村民及村干部進行了“面對面”交流,通過實地走訪與調研,精準把握了設計需求,并對人居環境進行了細致丈量。
圖為實踐隊成員參與現場施工 葉之炫 攝
實踐隊在村莊內搜集可利用的材料,前往十八重溪撿拾石頭及枯木等作為景觀小品的原材料。在施工現場,實踐隊協助工人們進行水泥攪拌、膩子涂刷、油漆涂抹、花池堆砌等工作,成員共同營造景觀,打造具有“原滋原味”特色的“網紅打卡點”。此外,實踐隊成員為村民在榕樹上掛滿“祝福”,增設照明設備,使古榕樹成為寄托村民思念與祝福的祈福樹。同時繪制一面以榕蔭橋為靈感改造的墻繪,利黑白的色彩構建小橋流水的特色景觀。
節點周邊的居民表示:“這邊都設計得非常好,非常漂亮,是你們把原來老舊的地方增添了新的色彩,加上新的設施,改善了我們的蘇坂村,這里以后也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打卡,來拍照,鄉村的發展就需要這樣蓬勃的朝氣和青春的力量來推動!”
![](/d/file/378e1474c0ec45e612c3a9f02ed725ca.jpg)
榕樹墻繪改造后 林婧 攝
![](/d/file/e5df1856aa2d797417ffd229916f4d4b.jpg)
榕樹周邊改造后 林婧 攝
![](/d/file/2236b501f604fa6dd4f0e34b5957a913.jpg)
圖為實踐隊成員與當地政府領導合照 林婧 攝
實踐雖已落幕,但鄉村振興的征程永遠在路上,實踐隊員們仍會帶著初心和夢想繼續前進,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有我”力量,與鄉村振興“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