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醫藥歷史發展的長河,神農嘗遍戚戚百草,開創藥物治療之紀元;扁鵲獨創四診合參,奠定中醫診斷之基石;孫思邈廣倡“大醫精誠”,樹立醫德醫風之典范;李時珍總輯《本草綱目》,集古代藥物學之大成。時至當代,大師輩出,流派紛呈。在“風物長宜放眼量”的發展之路上,中醫藥文化的基因在起落興衰中不斷總結升華,凝聚成獨具特色的中醫藥理論精髓,閃耀在卷卷醫書的字里行間,相傳在熙熙攘攘的街衢巷陌,典藏在粉墻黛瓦的中醫藥館。
在這個日月其邁、歲律更新的快時代,魯東大學數學與統計科學學院“星火·追尋”紅色筑夢實踐團踏上了探尋中醫藥行業經營模式及現代化發展路徑的征程,于7月9日來到煙臺市中亞至寶三鞭丸體驗館。
弦歌不輟傳歷史,延綿不絕續醫脈
中亞至寶三鞭丸是中醫藥偉大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源于宮廷,根植煙臺,盛于海外,榮列國秘,其近千年的傳承發展、創新歷程正是中醫藥發展史的一個縮影。隨著體驗館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氤氳著輕微苦澀的藥香,中亞至寶三鞭丸的發展歷程娓娓道來。
歲序更迭,新元肇啟,造就了這樣的中亞至寶三鞭丸:它誕生于800多年前,源于南宋宮廷御方;它的工藝配方是迄今為止涉及藥材種類最多的中成藥配方之一,由海狗鞭、廣狗鞭、梅花鹿鞭、人參、海馬、蛤蚧等40余味中藥合成,傳承至今成為煙臺乃至中華一寶。它于1959年開始出口國外,暢銷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被列為中國中成藥出口四大名藥之一,享有“神奇的中國小紅盒”美譽,曾被授予“國家質量獎銀質獎”、“傳統醫藥長城國際獎”等多個獎項,后又被列為國家科技保密項目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圖為體驗館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講述創辦歷史。褚召明 攝
東海揚塵,陵谷滄桑;星霜荏苒,居諸不息。隨著中亞至寶三鞭丸制作技藝的日臻完善,其影響力日益擴大。2022 年 5 月 28 日,中亞至寶三鞭丸體驗館在煙臺市芝罘區正式開館。
勇立潮頭繼傳承,獨樹醫幟謀新篇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在一代一代的薪火相傳中,中亞至寶三鞭丸兼容并蓄,不斷吸收融合各時期、各民族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文思想,藥理體系日趨完善,技術方法更加成熟,煥發出勃勃生機。
作為承載著中華民族原創藥學精髓的企業,中亞至寶藥業秉持“追本溯源,未病先防”的中醫思想,對中亞至寶三鞭丸的傳統配方進行系統整理和保護。在傳承過程中,中亞至寶藥業堅守古制,古方中至寶三鞭丸每丸的重量是兩錢,改用公制后,每丸重 6.25 克,至今仍不減分毫,嚴格遵循古訓。他們還建立了嚴格的工藝標準和操作規范,結合現代質量管理體系,全力保障傳統配方得以傳承。
圖為體驗館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講解傳承故事。劉曉宇 攝
中亞至寶三鞭丸的包裝獨具匠心,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其潔白圓潤的蠟丸置于正方形的紅色小盒之內,巧妙地暗合了“天圓地方”的傳統理念。盒子邊緣的萬字變形圖素源自古天竺文化,象征著吉祥如意。盒子底色為正紅,萬字邊呈金黃,紅黃雙色搭配,寓意著其尊貴的皇家淵源。這種包裝設計充分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將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精美的外觀完美融合。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面生。研發團隊深入挖掘傳統配方的奧秘,結合現代醫學理論和技術,對藥材的炮制工藝進行優化升級。同時,引入先進的質量檢測手段,嚴格把控產品質量。不僅如此,還注重產品類型的創新,開發出更便于服用和攜帶的產品形式,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需求,為傳統中醫藥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正是中亞至寶三鞭丸能夠歷久彌新的秘訣所在。
圖為體驗館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講述創新性傳承的方法。褚召明 攝
踏平坎坷成大道,萬眾醫心又出發
走出中亞至寶三鞭丸體驗館,隊員們都感觸頗深。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我們有幸成為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者,躬逢盛世,這是屬于我們的時與勢;萬里路遙,這是賦予我們的擔與責。
節物風光不相待,滄海桑田須臾改。回首歷史與當下,中亞至寶三鞭丸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在漫漫歲月中得以積淀與傳承。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厚樸醫承神農藥,蓯蓉配制仲景方。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找準中醫藥文化與健康需求的契合點,高舉青年之大纛,酒向千峰秋葉丹。茍利國家,岳峙淵停,敢于創新,看前方“山黛遠,月波長,暮去秋影蘸瀟湘”。(通訊員:孫秀琳 褚召明)
圖為團隊成員與中醫館工作人員合影留念。褚召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