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池州學院藝術與教育學院三下鄉實踐
發布時間:2024-07-11 閱讀:
2024年7月10日,藝術與教育學院赴池州市儺文化傳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前往梅街鎮雙溪村拜訪池州儺戲省級傳承人——劉當明老師。儺戲,作為古老的民間戲曲形式,承載著悠久的歷史與民俗內涵。劉當明老師作為池州儺戲的中堅力量,多年來默默堅守,致力于池州儺戲的傳承與弘揚。
在帶隊老師——趙禎老師、實踐團成員與劉當明老師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了儺戲的源遠流長。“一方文化滋養了一方人的心靈,一方人理當護育一方文化”,就梅街而言,傳承與發展儺文化是一代代梅街人的責任。然而,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沖擊下,儺戲的傳承面臨著諸多挑戰。例如:年輕人不愿意吃苦學習儺戲,池州儺戲面臨著無人傳承的問題;儺戲流傳于池州市梅街鎮,周圍多高山阻擋不利于出行等。
盡管困難重重,劉當明老師從未放棄,他不僅傾盡全力保存和整理池州儺戲傳統劇目、劇本,還積極參與各種儺事活動。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儺戲,劉老師多次參與文化交流活動,將儺戲帶到更廣闊的舞臺。在劉老師提到2019年他代表安徽省參加”江西省首屆儺文化展演展示活動”時,臉上洋溢著驕傲的笑容,并拿出了當時合影留念的照片開始了介紹。 采訪期間,劉當明老師還現場展示了儺戲中舞傘的精彩片段,那神秘的舞姿,獨特的五色傘,仿佛將我們帶回到古老的歲月。劉老師還對我們的實踐團成員進行現場教學,隨著兩把五色傘的一起一落,讓我們親身感受到儺戲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此次拜訪池州儺戲傳承人劉當明老師,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儺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價值,同時,讓我們看到了傳承人的堅守與擔當。非遺之所以具有跨越歲月的底氣,正在于有一代一代人會在大千世界紅塵滾滾中,修煉一份靜氣、打磨一段光陰、延續一味陳香。在非遺傳承過程中有著許多把個體人生浸入故土眷戀中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們匠心堅守的非遺技藝已歷經千百年,但他們泰然自處、甘之如飴的真實生活狀態更讓人動容。我們期待在實踐團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池州儺戲能夠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繼續傳承千年的文化火種。
作者:朱文瑞 來源:池州學院藝術與教育學院
社會實踐推薦
- 揚帆再啟航,砥礪創輝煌
- 夏日炎炎,也阻擋不住嶺師商院學子的出征熱情。“青衿志”隊伍在出征前激情飽滿地喊出了隊伍的口號:“青衿志助鄉村之夢,我們來了!”
- 07-11
- 以青衿之志筑鄉村之夢
- 7月6日上午,嶺南師范學院“青衿志”百千萬工程突擊隊于嶺師南門告別校園并前往三下鄉地點——湛江市雷州市覃斗鎮流沙村。
-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