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11 日,山東大學數學學院“文化織夢”赴棗莊調研團在隊長李羽坤同學的帶領下,懷著崇敬與期待的心情,先后參觀拜訪了魯班紀念館和墨子紀念館。這一天的行程,仿佛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讓調研團成員們深入領略了古代先賢的智慧與精神,也為探尋中華文化基因的標識性成果和文化認同之路,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魯班,作為中國古代杰出的工匠和發明家,其名字早已成為了智慧與技藝的象征。步入魯班紀念館,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一幅幅生動的壁畫,仿佛將魯班的傳奇一生展現在眼前。從發明鋸子、曲尺等木工工具,到建造宮殿、橋梁等偉大工程,魯班以其卓越的創造力和精湛的技藝,為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d/file/1f485e3042a829daaf0211d4376a1ad4.jpg)
調研團成員們在參觀過程中,被魯班的創新精神所深深打動。他善于觀察自然,從動植物的形態中汲取靈感,不斷改進和創造工具,這種創新精神正是中華文化基因中最為寶貴的品質之一。同時,魯班的技藝傳承和工匠精神,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對勤勞、智慧和精益求精的追求。他的成就不僅在當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更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成為了中華文化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墨子,這位古代思想家和科學家,以其“兼愛”“非攻”的思想和在物理學、光學等領域的杰出成就,在中國思想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篇章。墨子紀念館內,豐富的文獻資料和實物展示,讓調研團成員們對墨子的學說和貢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d/file/0f7c5ce6ed51675ff15659933e21c4cf.jpg)
墨子主張的“兼愛”,倡導人們不分親疏貴賤,相互關愛,這種博愛的思想體現了中華文化中對和諧、友善的價值追求。他的“非攻”理念,反對侵略戰爭,呼吁和平,反映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優良傳統。此外,墨子在科學領域的探索,如對小孔成像等光學現象的研究,展示了中華民族對自然科學的早期探索和求知欲望。
在深入了解魯班和墨子的歷史功績的過程中,調研團深刻認識到,他們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成就,更是中華文化基因的標識性成果。這些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無論是魯班的創新精神,還是墨子的仁愛思想,都深深植根于中華文化的土壤之中,與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
中華文化共同體意識在魯班和墨子的思想與成就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的智慧和理念,超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為整個中華民族所共享和傳承。在歷史的長河中,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鑒中共同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形成了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
通過此次參觀調研,山東大學數學學院“文化織夢”赴棗莊調研團收獲滿滿。他們將把在魯班紀念館和墨子紀念館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整理成詳細的調研報告,并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和推廣。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魯班和墨子的偉大貢獻,深入挖掘中華文化基因的標識性成果,增強文化認同和民族自豪感。
在新時代,我們應當珍視古代先賢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以他們的智慧和精神為指引,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文化繁榮。同時,我們要加強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促進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筑牢中華文化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相信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傳承和發揚好中華文化的優秀基因,讓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