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浙理心聯探秘非遺之美
2024年7月4日,在這樣一個37度的炎炎夏日里,浙江理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會的成員們一同懷揣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探索之心,踏上了前往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旅程,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親身體驗,增進同學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與認識,促進心理健康與文化素養的同步提升。
活動當天,盡管天氣炎熱,但成員們的熱情卻絲毫未減。一踏入非遺館,一股濃厚的歷史氣息便撲面而來,使大家心中的燥熱感到平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海魚汛綠眉毛海船”的展覽,講解員生動地介紹了這艘承載著無數漁民希望與夢想的古老船只背后的歷史故事,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海洋文化的魅力與漁民不畏艱難的勇氣。
隨后,一行人來到了“萬工橋”展區,這座橋不僅是一項宏大的工程奇跡,更是古代人民智慧與力量的結晶。它見證了時間的流逝,也訴說著匠人們世代相傳的匠心獨運。同學們紛紛駐足,被這份跨越時空的堅持與努力所感動,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這震撼的一刻。
繼續深入,江南油紙傘的雅致、魯班鎖的巧妙、以及木雕石雕的精湛技藝,一一展現在大家眼前。每一把油紙傘都仿佛是一件藝術品,輕輕旋轉間,仿佛能聽見雨滴落在傘面的輕柔聲響;魯班鎖則以其精妙的結構挑戰著同學們的思維,大家紛紛動手嘗試解鎖,體驗傳統智慧的魅力;而木雕石雕作品,更是以其細膩的刀工和豐富的想象力。讓人贊嘆不已。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同學們不僅領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更在心靈深處種下了一顆尊重傳統、熱愛文化的種子。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體驗不僅豐富了暑期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讓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學會了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尋找和欣賞慢工出細活的美好。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對非遺文化的探索之旅,也是一次心靈的成長之旅。浙江理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會將繼續秉持“愈見非遺文化。共筑美好心晴”的理念,為更多學子搭建起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共同守護與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時間:2024-07-04 作者:劉雪宇 來源:大學生網報 關注:
社會實踐推薦
- 炎炎夏日,浙理心聯探秘非遺之美
- 浙江理工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聯合會成員于2024年7月4日在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探尋非遺之美。
- 07-04
- 調研合川文史,融入釣城旅宣
- 合川區因釣魚城而聞名,釣魚城已成為合川區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參觀。為進一步了解合川當地文化特色,將其融入后續
- 07-04
- 智能眼鏡照農途,科技興農繪藍圖
- 浙江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AR畦巡,農興祈安”社會實踐團隊深入基層、服務三農。團隊前往茶豐村和梨園,深入了解當地農作物的種植現狀與
- 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