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華學院“語”潤鄉村推普社會實踐隊助力山西省靈石縣導游語言能力提升
發布時間:2025-07-20 閱讀:
連續三日,西安培華學院“語”潤鄉村推普社會實踐隊深入山西省靈石縣,在當地文旅中心開展專項普通話培訓。通過集中授課、方言矯正、文旅融合教學等方式,系統解決導游群體在語言表達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當地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聚焦方言痛點 精準施策破難題
7月16日,首日培訓活動在靈石縣文旅中心正式啟動。針對前期調研發現的靈石方言中平翹舌音混淆、前后鼻音不分等突出問題,實踐隊設計針對性訓練方案。指導老師史文杰通過口腔解剖圖、發音部位對比圖等工具,系統講解“zh/ch/sh”與“z/c/s”的舌尖位置差異,“in/ing”“en/eng”等韻母的鼻腔共鳴區別。培訓中創新采用“情境對比法”,播放央視景區解說音頻與本地導游原聲,讓學員在對比中感知語音對文化傳遞的影響。針對“石王家大院”“酸棗”等景區高頻詞,專門編制繞口令練習冊,幫助導游在趣味訓練中鞏固發音要領。參訓導游普遍反映,通過針對性訓練,已能初步辨識方言發音慣性帶來的語音誤差。
強化文旅融合 提升講解感染力
7月17日的次日培訓活動著重提升導游語言應用能力。實踐隊將普通話訓練與文旅講解深度融合,指導教師史文杰強調:“標準發音是基礎,但如何讓講解既有文化深度又具感染力,才是關鍵。”教學中創新引入“停連”“重音”等專業技巧,指導導游根據不同景點調整語速語調,介紹王家大院歷史背景時語速放緩、語氣沉穩,講解自然風光時語調明快突出靈動感。通過分析央視報道與本地導游原聲的差異,幫助學員理解規范表達對文化傳播的重要性。實踐隊還特別整理《靈石方言與普通話對照手冊》,收錄200余個易錯詞匯,該手冊成為導游日常工作的實用工具書。當日培訓結束后,多數導游已能在模擬講解中熟練運用規范用語。
沉浸式教學 成果初顯
7月18日,實踐隊走進世界文化遺產王家大院開展實地教學演練。在“三雕”藝術展廳,經過系統性培訓的導游群體展現出顯著進步。在游客咨詢服務中,導游們不僅能準確說出“清代民居建筑群”“民間故宮”等專業表述,還能靈活運用“停連”“重音”技巧調節講解節奏。培訓特別設置的游客咨詢模擬環節,導游們在解答專業問題時表現出更高自信。靈石縣文旅局負責人對培訓成果給予高度評價:“這批經過系統培訓的導游,將成為靈石文旅的新名片,助力晉商文化、非遺技藝實現更廣泛傳播。”夜幕下的王家大院廣場,結束一天培訓的導游們仍在自發練習,標準普通話與千年古建的對話,正在這片晉商故土上譜寫著新的篇章。
“語”潤鄉村推普社會實踐隊帶隊老師史文杰表示,本次培訓不僅著眼于語言矯正,更注重構建方言與普通話的良性互動機制。“我們通過規范發音保護了方言的文化基因,同時架設起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通道。”培訓期間,實踐隊與王家大院文保中心建立長效合作機制,計劃定期開展語言能力跟蹤輔導。隨著“語”潤鄉村推普行動的持續深入,越來越多文化富礦正通過語言賦能煥發出時代光彩。這種以語言為媒的文化傳承模式,正在為鄉村振興提供創新實踐樣本。(通訊員:陳舒怡)
作者:陳舒怡 來源:西安培華學院“語”潤鄉村推普社會實踐隊
社會實踐推薦
- 量教有為:焦石洞完小數學課
- 泉水潺潺,花香四溢。在夏日的晨光之下,量教有為團隊開展了教學安排,他們的身影,出現在了課堂上。
- 07-20
- “秦地塑泥傳韻,青春匠心筑夢”
- 7月13日午后,西安工業大學“秦地泥韻·匠心筑夢”暑期社會實踐隊一行十人,懷抱著對非遺文化的探索熱忱,踏入寶雞鳳翔這片歷史底蘊深
-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