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井岡山,山風輕拂間涌動著厚重的歷史氣息。2025年7月5日至6日,華中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赴井岡山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開展社實踐。在這片革命圣地上,體悟井岡山斗爭的烽火歲月,汲取跨越時空的精神滋養(yǎng)。
星火燎原映初心
上午九時,綜合樓307教室靜謐而莊重。肖小軍老師以“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為主線,將歷史的時針撥回1927年。他從“歷史為什么選擇了井岡山”講起,講述毛澤東同志帶領工農紅軍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jù)地的曲折歷史,再到“歷史怎樣成就了井岡山”,闡釋歷史如何以戰(zhàn)略選擇與實踐探索成就了井岡山革命搖籃地位,最后以“新時代如何回望井岡山”作結,激勵新時代青年傳承和弘揚井岡山精神。
“井岡山的星星之火,不僅是軍事斗爭的突圍,更是思想覺醒的先聲,中國革命必須走自己的路。”同學們在肖小軍老師的精彩講述中更加了解了井岡山斗爭的輝煌歷史,堅定了傳承井岡山精神的精神信念。
實踐團成員學習“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崔科凡 攝
豐碑緬懷映丹心
午后,驕陽映照著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的灰石外墻,“井岡山根據(jù)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金色碑文在日光下愈發(fā)凝重。學員們列隊拾級而上,腳步輕緩卻格外堅定。
老師的講解穿透時空,在英烈名錄墻前,學員們駐足凝視。敬獻花籃環(huán)節(jié),學員代表緩步上前,輕輕撫平緞帶褶皺;默哀時刻,山風掠過松枝,似在嗚咽,不少人悄然垂淚。“堅定執(zhí)著追理想”不再僅僅是書本上的語句,而是眼前沉默的碑文,化作心底無聲的誓言。
實踐團成員祭奠井岡山英烈 崔科凡 攝
茨坪鎮(zhèn)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像一部立體的史書。踏入展廳,井岡山會師示意圖,勾勒出戰(zhàn)略脈絡;紅藍箭頭交錯間,朱德、毛澤東部隊的行軍路線如血脈般匯聚,1928年4月的會師,標志著革命力量完成關鍵性聚變。展柜里,一枚枚銹跡斑斑的徽章、一張張斑駁的文件,將井岡山精神具象成可觸可感的歷史切片。
實踐團成員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尤淇 攝

實踐團成員駐足思考 尤淇 攝
夜曲聲聲寄赤誠
夜幕降臨,綜合樓302教室的燈光點亮。張冉、王瀅兩位老師以“歌聲中的紅色記憶”為鑰,叩開情感之門。《映山紅》的旋律響起,“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學員們輕聲跟唱,眼前浮現(xiàn)出送郎當紅軍的客家妹子身影;當《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合唱響起,整齊的歌聲穿透窗欞。這不再是簡單的傳唱,而是跨越歷史的精神呼應。
傳唱紅色旋律,就是讓革命激情在新時代“復調演奏”;紅色基因,在旋律中流淌,更在共鳴中傳承。
實踐團成員學習紅歌 尤淇 攝

實踐團成員以手電筒模仿星星之火 尤淇 攝
薪火相傳啟新程
實踐隊隊員食品科學技術學院食安2303班許祥瑞談到:“以前讀井岡山,是讀歷史事件;今日悟井岡山,是悟生命厚度。先輩把‘不可能’走成‘必由之路’,我們更應在新時代續(xù)寫奮斗篇章。”
一天的研學,從理論深耕到精神洗禮,從歷史回溯到情感共振,井岡山精神的內核“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里層層剝繭、深度浸潤。實踐隊員公共管理學院行管2302班劉寶元深刻認識到:井岡山精神是信仰的燈塔,照亮前行方向;是奮斗的標尺,丈量使命擔當。實踐隊員將以這次實踐為契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繼續(xù)學習、發(fā)揚“井岡山精神”,讓井岡山精神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持續(xù)釋放磅礴力量。
文字 | 食品科學技術學院赴井岡山暑期社會實踐團 許祥瑞 劉寶元
圖片 | 食品科學技術學院赴井岡山暑期社會實踐團 尤淇 崔科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