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之邊有一座文明古鎮,名為西沱古鎮。其在歷史上曾是長江三峽著名的鹽運中轉樞紐。在西沱古鎮,有一條歷經千年的巴鹽古道,3000多年前,巴鹽從西沱出發,被運送到四面八方。如今,西沱古鎮每天都會上演鹽運習俗表演,讓游客們直觀的了解古鎮的文化底蘊。背鹽工在古鎮拾階而上,為傳承和體驗背鹽文化,曲阜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墨香傳古韻,文化繞新暉”實踐隊隊員于2025年1月19日來到重慶市石柱縣西沱古鎮探索背鹽之路,還原了當年背腳夫背鹽的場景。
體驗背鹽文化 2025年1月19日下午,實踐隊隊員來到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的西沱古鎮,一場別開生面的背鹽文化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和文化愛好者的參與,實踐隊隊員通過親身感受,深度領略了這一古老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
此次體驗活動,實踐隊隊員們雖然沒有穿傳統服飾,但是卻親身體驗了背起仿制的鹽包,沿著古老的云梯街拾級而上。在行進過程中,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歷史的轍印上,實踐隊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了當年“背二哥”們的艱辛。隊員們一邊攀爬,一邊聆聽當地向導詳細講述背鹽文化的起源、發展以及“背二哥”們的生活百態。 除了實地體驗背鹽之路,實踐隊隊員們還走進了古鎮內的鹽運歷史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大量珍貴的文物,包括背鹽所用的背簍、杵子、草鞋等工具,以及與鹽運相關的票據、契約等,全方位、生動地再現了當年鹽運的繁榮景象。博物館通過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如多媒體互動、場景復原等,讓游客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鹽運繁忙的時代。
參加熊福田紀念館 在體驗完背鹽活動之后,實踐隊隊員沿著這如龍一般的云梯街向上攀爬著,來到了熊福田紀念館。步入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熊福田的半身雕像,莊重肅穆。館內以豐富的圖文資料、珍貴的歷史文物和逼真的場景復原,全方位展示了熊福田的成長歷程、重要貢獻。實踐隊隊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依次參觀各個展廳。從他早年求學時的刻苦奮進,到投身事業后的兢兢業業,再到為社會公益奔走的堅定身影,每一個細節都深深觸動著參觀者的心弦。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隊員們不時駐足凝視展品,低聲交流感受。一位實踐隊隊員感慨道:“通過這次參觀,我對熊福田先生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他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拼搏,為社會貢獻力量。”
此次參觀活動不僅是一次對歷史的回顧,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了解熊福田的事跡,傳承和弘揚他的精神,使其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
傳統灶臺前的體驗:感受舊日煙火氣 在西沱這個小鎮,實踐隊隊員們還有機會親身感受傳統灶臺做飯的獨特魅力。活動現場,一座古樸的傳統灶臺成為了焦點。灶臺由磚石砌成,上方安置著兩口大鍋,旁邊還擺放著藍白花紋的瓷碗等傳統餐具。木質的門窗帶著精美的雕花,營造出濃郁的舊日氛圍。一位實踐隊隊員自告奮勇,來到找臺前,手持長柄鍋鏟,正在灶前認真地攪拌鍋中食材。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與舊日的生活場景對話。“平時都是用煤氣灶、電磁爐做飯,今天第一次用這種傳統灶臺,感覺很新鮮,也體會到了老一輩做飯的不易。”這位實踐隊隊員笑著分享道。此次活動旨在讓人們重溫傳統生活方式,了解過去的生活智慧和文化底蘊。
傳承千年文化韻,弘揚萬載精神風。文化需要每個人的傳承與創新。在此次的各種活動中,實踐隊隊員們有了很多的啟發與感悟,在今后,會為文化的傳承不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