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團隊:山東大學歷史學院“同心筑夢”國家安全宣講團
實踐時間:2025年1月8日星期三
實踐參與成員:董詩妮、駱麗娟、金伊娜、陳洋、張書涵
實踐地點:山東省濟南市濟南慘案紀念堂、蔡公時紀念館、“五三”慘案紀念碑
一、實踐背景與目的(一)實踐背景
1.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沖突不斷,如部分地區(qū)的領土爭端、資源搶奪等問題時有發(fā)生,強國間的戰(zhàn)略競爭也愈發(fā)激烈,貿(mào)易摩擦、科技封鎖等手段頻出,國際恐怖主義活動也在一些地區(qū)持續(xù)活躍,這些不穩(wěn)定因素對全球安全構(gòu)成威脅,中國也難以置身事外。
2. 國家大政方針指引: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個被確立為國家安全工作指導思想的重大戰(zhàn)略思想,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捍衛(wèi)國家主權、安全、發(fā)展利益百年奮斗實踐經(jīng)驗和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3.歷史教訓深刻:回顧歷史,近代中國因國家安全意識淡薄、國防力量薄弱,遭受了列強的侵略和瓜分,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國家主權喪失、人民飽受苦難,如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日本侵華戰(zhàn)爭等,這些慘痛經(jīng)歷時刻提醒著我們國家安全的重要性。
4.歷史建筑的啟示意義:紀念館和紀念碑是為了銘記特定的歷史事件而建立,這些事件往往與國家安全的起伏緊密相連。例如,濟南慘案紀念堂和蔡公時紀念館,它們見證了中華民族在面臨外敵入侵時的艱難時刻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無畏精神。通過對這段歷史的回顧,人們能夠深刻認識到國家安全受到挑戰(zhàn)時,國家和人民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以及捍衛(wèi)國家安全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二)實踐目的:
提升國家安全意識:通過講述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事跡,以史為鑒,讓民眾深刻認識到國家安全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從近代的保家衛(wèi)國戰(zhàn)爭到現(xiàn)代的信息安全、生態(tài)安全等領域,任何方面的安全漏洞都可能引發(fā)嚴重后果,從而增強民眾對國家安全的關注度和敏感度。
二、實踐活動開展2025年1月8日上午九時許,董詩妮同學帶隊到達位于趵突泉公園內(nèi)的濟南慘案紀念堂。這座紀念堂宛如一位沉默的歷史守望者,靜靜佇立在公園之中,見證著歲月的滄桑變遷。紀念堂前,一座漢白玉牌坊莊重肅穆,橫額上“后事師表”四個大字,仿佛穿越時空,向人們訴說著歷史的警示。牌坊兩側(cè),石虎鎮(zhèn)守,它們以堅毅的姿態(tài),守護著這片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圣地。主體建筑是一座亭閣式兩層仿古建筑,雕梁畫棟,古香古色,在現(xiàn)代的喧囂中散發(fā)著歷史的韻味。然而,這份寧靜卻難以掩蓋曾經(jīng)在這里發(fā)生的慘痛過往。駱麗娟同學站在紀念堂門前,語氣沉重但有力地開始介紹濟南慘案發(fā)生的背景:“在近代歷史上,中華民族曾因忽視國家安全建設,屢遭列強侵略,飽嘗國土淪喪之苦。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就曾見證百年前的一場腥風血雨。”她的話語,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那段被塵封的歷史大門,讓隊員們仿佛置身于那個動蕩不安、充滿苦難的時代。
走進紀念堂內(nèi),一種沉痛壓抑的氛圍撲面而來。一樓正中,何魯麗題寫的“濟南慘案紀念堂”七個大字,蒼勁有力,卻又飽含著無盡的悲憤。堂正中央,蔡公時先生全身銅像屹立,他的目光堅定而深邃,仿佛在凝視著這片被戰(zhàn)火洗禮的土地。銅像背后,“日軍炮擊后之濟南”圖觸目驚心,斷壁殘垣、硝煙彌漫,上面鑲嵌著毛澤東在《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中有關濟南慘案的詞句,字字句句,都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著人們的心。兩側(cè)陳列的大量史料,照片、書箋、文件……每一件都控訴著侵華日軍犯下的累累罪行。隊員們懷著沉痛的心情,緩緩走過每一件展品,不時發(fā)出輕嘆。這些展品,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民族苦難的記憶,時刻提醒著人們,那段屈辱的歷史不能忘記。行至蔡公時先生銅像前,隊員們駐足良久。他們瞻仰著先生堅毅的面容,心中涌起無限的敬畏之情。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蔡公時先生和無數(shù)像他一樣的英烈,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捍衛(wèi)著國土安全,守護著民族的尊嚴。他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人們心中。金伊娜同學認真地拍攝著照片和視頻素材,她希望通過自己的鏡頭,將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濟南慘案,銘記歷史。
參觀完紀念堂內(nèi),小隊來到堂外。這里還有許多紀念建筑,它們同樣承載著那段沉重的歷史。濟南慘案紀念歌雕刻、濟南慘案紀念碑群和紀念亭、濟南慘案大事記雕像和鑄鐵大鐘等,每一處都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國仇家恨。濟南慘案紀念歌由朱因作詞,吳伯超作曲,歌詞短促激昂:“心傷心傷!軍閥病狂,揖彼豺狼。濟案之役,日人侵我邊防,殺我善良,據(jù)我魯疆。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惟知亡庶不可亡。家可以破,濟案不可忘!身可以死,濟案不可忘!苞桑!苞桑!莫驚慌莫彷徨,聽我知恥歌,快快起來殺豺狼!毀家誓死到沙場!”歌聲仿佛穿越時空,在耳邊回響,激勵著人們奮勇前行。紀念碑群肅立在樹影錯落下,紀念亭挺立在斑駁光影中,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的鑄鐵大鐘,仿佛在時刻敲響著警鐘,提醒著人們國仇家恨不敢忘記,國家安全需吾輩自強。張書涵在紀念亭接受采訪時提及:“落后就要挨打,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內(nèi)外部安全威脅,我們唯有提升自身科技水平,提升軍事實力,做好‘十個堅持’,才能守衛(wèi)國土與國民的安全。”他的話語,代表了隊員們的心聲,也讓人們深刻認識到,維護國家安全,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使命。
上午11時,小隊來到了蔡公時紀念館。這里原為濟南慘案蔡公時殉難地,館內(nèi)展覽以濟南慘案和蔡公時先生事跡為主題。在蔡公時先生半身像前,駱麗娟同學動情地介紹道:“以蔡公時為代表的英雄們捍衛(wèi)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然而國家安全不存,個人何以為家?這里的一張張照片訴說著,當國家安全無法保障,個人的生命與尊嚴都被無情剝奪。”她的話語,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了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
隊員們肅穆地觀展,展覽通過實物展示、圖片文字資料、雕塑、復原陳列等方式,分“有為少年,立志報國”“慨于國危,開設學堂”“革命之路,夫妻同行”“追隨中山,投身革命”“劫況古城,浸血慘案”“鐵骨錚錚,英雄精神”六個部分,生動地再現(xiàn)了蔡公時先生追求革命、誓死捍衛(wèi)國家和民族的光輝一生。蔡公時先生的英勇事跡,讓隊員們深受感動和鼓舞。陳洋同學受訪時將本次參觀感受與本專業(yè)知識結(jié)合,說道:“我敬佩蔡公時先生,他誓死捍衛(wèi)國家主權。我們應該學習蔡公堅勇無畏、捍衛(wèi)國家安全的精神。作為中國史專業(yè)的研究生,我愿從自身做起維護國家安全。在使用國外材料時,仔細甄別其立場,為守護國土安全出一份力。”
最后,小隊來到了“五三”紀念園的濟南慘案紀念碑前。這座紀念碑由臥碑和浮雕墻兩部分組成,是1995年9月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50周年之際落成的。東側(cè)的臥碑,南北東三面圍以鐵索護欄。碑體上刻著當代書法家武中奇題寫的“濟南慘案遺址”六個大字,仿佛在訴說著那段無法磨滅的歷史。臥碑的正中,是凸起的巨型白色大理石臺歷,右頁鐫刻慘案發(fā)生的年月日期,左頁鐫刻《濟南慘案紀略》,由武中奇書丹。臺歷左右兩邊,飾以漢白玉雕刻的花圈,莊嚴肅穆,寄托著人們對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碑西側(cè)的浮雕墻,面西上刻《國恥》浮雕。兩端雕刻的洪鐘,上勒“勿忘國恥,警鐘長鳴”八字。這八個字,如同黃鐘大呂,在人們心中敲響了警鐘。駱麗娟同學在碑前抒發(fā)著自己的感悟:“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jié)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毫不動搖堅持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障!”
這次參觀濟南慘案紀念地的經(jīng)歷,讓隊員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也讓他們更加堅定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濟南慘案的慘痛歷史,時刻提醒著人們,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才能保障人民的幸福和安寧。在新時代,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努力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維護國家安全。讓我們緊密團結(jié)起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讓那段屈辱的歷史永遠不再重演。
山東大學歷史學院
“同心筑夢”國家安全宣講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