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至17日,巢湖學院暑期“三下鄉”國家級重點團隊“重走習近平總書記安徽考察路線--巢湖學院農文旅融合發展調研”實踐團先后赴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古鎮、長臨河鎮六家畈1925糧倉文創園、馬鞍山市薛家洼生態園,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通過學習觀察、人物尋訪、調研交流等方式了解鄉村振興新變化。
昔日的“散亂污”聚集地,今日的長三角“白菜心”2020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薛家洼生態園,實地察看長江水勢和岸線生態環境。他強調,要增強愛護長江、保護長江的意識,實現“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環,早日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2024年7月17日,實踐團一行來到馬鞍山市薛家洼生態園。
圖1 實踐團成員聽引導員講解
薛家洼生態園地處長江東岸,占地986畝,曾經生態環境問題非常突出,原有非法碼頭3家,散亂污企業7家,固廢堆場1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2個,危舊民居96戶,停靠漁民作業船、住家船223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是曾經薛家洼的真實寫照。如今我們調查團來到這里,在一場夏雨的洗禮后,長江之畔的馬鞍山薛家洼生態園,空氣清新、江風送爽。“以前這里臟得不得了,現在漂亮得不得了! ”家住附近過來散步的居民感慨。薛家洼一帶,在經過整治后,江面空闊清朗、灘涂綠意蔥蘢,成為百姓親江親水親綠的美麗岸線。
實踐團成員采訪薛家洼的政府工作人員得知:馬鞍山市在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中,對986畝薛家洼區域進行總體規劃,組建拆違、復綠、環保、漁民上岸4個專項工作推進組,專班負責、對標對表推進,搬遷拆遷、種草植樹、修復江岸、建設游園步道,逐條逐項細化整改措施,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這場戰斗,依法拆除非法碼頭69個、散亂污企業37家、其他違法建設190處,取締問題船廠6座,拆解漁民作業船、住家船223條,搬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2個,搬遷住在96棟危舊民居的370余名居民,耗資4億元實施承擔馬鞍山20萬人生活供水的慈湖水廠取水頭部遷改工程。這樣雷厲風行的整改措施讓一個嶄新的生態園亮相長江岸邊。
圖2 實踐團成員與政府工作人員交流
同時我們實踐團成員還對薛家洼生態園的管理經理進行了采訪,從采訪中我們了解到我們薛家洼有專門的引導講解員,結合薛家洼的碼頭歷史講解治理經歷,展現治理成就,把文旅結合展現的淋漓盡致;在公園建設方面,做了很多特色綠化,如:月季、百合等。同時薛家洼生態公園準備建設三個中心,第一個是我們采訪的地點是辦公中心,里面是物業,和駐薛家洼的工作人員,方便對薛家洼的及時管理;第二個是游客接待中心,由市政府籌建管理,加強當地旅游業的規范化,第三個是服務中心,這個中心會招租一些商家,對游玩的顧客提供食品,休息等服務,加速生態園的旅游業完備性的建設。同時我們實踐團對于他們園區的建設提供了一些建設性意見:文旅結合薛家洼可以結合自身的碼頭歷史,設計一些文創產品,講述文化的同時,我們也用文化帶動我們當地的經濟發展,探索“文旅結合”的鄉村新業態,同時也應打造“數字+文旅”的營銷新模式,瞄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大力發展鄉村文旅數字融媒體,積極運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構建一站式智慧文旅綜合服務平臺,打造一個集休閑、娛樂、觀光等為一體的數字文旅品牌生態園,實現鄉村文旅“破圈”傳播。薛家洼的建設不僅僅對于生態、經濟有所促進,同時也對當地原住民的就業有所幫助,據經理所說,當地居民來園區就業,可以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優先錄取,這也為當時的漁民上岸,提供了一套成功方案。事實上當我們實踐團坐上園區的觀光車,就發現這個司機阿姨和保安用著鄉音打著招呼,讓我們感受到,農文旅結合的鄉村振興對于他們當地原著居民的就業影響之大。是真正貫徹落實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的鄉村振興新方法。
圖3 實踐團成員采訪薛家洼園區經理
在參觀完薛家洼生態園后,實踐團又來到了馬鞍山市博物館,在人杰地靈、山水詩城、現代文明這三個單元看到了馬鞍山市依托歷史文化,改變原來工業重鎮的形態,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形成了以現代工業為主體,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齊頭并進的發展勢頭,真正做到了堅持以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為切入點,著力在“美、久、細”上下功夫,不斷為鄉村“美顏”,讓村民“開顏”,讓歷史文化“凍顏”,真正建設鄉村人居環境的“高顏值”,為走好“農文旅融合”增光添彩。
圖4 實踐團成員在博物館了解馬鞍山市農文旅結合發展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