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和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賡續歷史文脈,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誓言,助力文化振興,增強文化自信。7月3日,廣西師范大學“研”韻雁歸,“林”深致遠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雁山園開展“古典園林的復興之路與未來展望”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國家強”的誓言。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影。李秋蘭 供圖
此次調研通過對雁山園的歷史背景、建筑風格、園林藝術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保護這一文化遺產,傳承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同時,實踐團隊研究雁山園的旅游資源,探索如何合理開發,以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旅游體驗。實踐團隊也對雁山園的自然生態環境進行調研,探討如何在開發利用的同時,保持生態平衡,實現可持續發展。
調研當天,實踐團隊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雁山園,團隊通過實地考察、社區訪談、文化體驗等方式,深入了解雁山園的歷史沿革、文化特色和社會功能。實踐活動不僅增強了團隊成員的歷史文化素養,也為雁山園的保護與開發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調研團走進雁山園進行參觀后,以采訪的形式向工作人員詢問了與雁山園開發與建設的相關問題。調研團在采訪中了解到雁山園開發與利用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宣傳力度不足,傳播渠道少。傳統媒體宣傳力度弱,在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宣傳渠道上,很少發現有關雁山園的宣傳資料。在新興的新媒體平臺上,有關雁山園的宣傳較少。雁山園有豐富的文化價值 但宣傳方向提及較少。此外,雁山園的宣傳方向與園區主題存在偏差,導致游客對園區的認知和期待與實際體驗不符。二是游客稀少,經濟效益低下,盡管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雁山園的游客數量和經濟效益并未達到預期。三是,雁山園保護與開發不平衡,雁山園在經歷了150年的歷史滄桑后,園內主要建筑遭到了自然和人為的破壞,保護和開發的任務迫在眉睫。四是缺乏有效的營銷策略,雁山園的營銷策略未能有效吸引游客,需要更加精準和創新的營銷手段。五是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基礎設施老化,未能滿足現代游客的需求。
圖為實踐團成員對雁山園工作人員進行采訪。李秋蘭 供圖
為了全面了解周邊民眾對雁山園的需求和問題以及擴大對雁山園的宣傳,實踐團擴大實踐范圍,與更多民眾進行深入交流,傾聽各方的反饋和意見。在實踐過程中,周邊民眾積極回應他們,紛紛表達了對雁山園未來發展的期望與建議以及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民眾期待雁山園多多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宣傳過程中,民眾聚精會神地聆聽,眼中流露出對文化遺產認識和提升歷史素養的渴望,他們紛紛表示自己十分愿意去雁山園參觀,接受歷史文化遺產的熏陶。針對收集到的問題和建議,實踐團認真記錄整理,并與工作人員積極交流溝通以便后續找到促進雁山園開發與利用更好的解決方案。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民眾。李秋蘭 供圖
實踐期間,實踐團隊深感責任重大。雁山園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為廣西文化建設乃至園林建設、桂林區域定位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但目前雁山園存在文化價值衰落以及保護管理不當或被破壞等問題,因此加強對雁山園的保護和發展十分必要。
通訊員 李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