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記錄災后女性生活狀況,了解災后女性生理心理需求,呼吁社會對災后女性特殊需求的關注。蘇州大學樂予樂行實踐團實踐團以進入基層實地走訪調研的形式,來到了2023年遭遇7.31北京暴雨洪水的北京房山區蘇村尋找當年的親歷者,與她們對話了解災后女性的真實困境與她們的特殊需求。
2023年7月29日20時至2023年8月2日7時,北京市平均降雨量達到331毫米,83小時內降雨是常年年均降雨量的60%,房山區平均598.7毫米。團隊于2024年8月9日前往房山區蘇村,走訪了蘇村村委會,采訪了三位曾親歷7.31北京暴雨洪水的女性。
走訪蘇村村委會當天上午,團隊成員調研的第一站來到了北京房山區蘇村村委會,村委會大門口的告示牌記錄著2023年北京房山區竇店鎮蘇村遭遇洪水的真實圖片資料與具體情況并且告示牌前還停放著當年參與救援的皮筏艇。
圖為蘇村村委會告示牌與皮劃艇。劉子琦 供圖
來到蘇村村委會后,團隊成員與村委書記說明了具體調研情況與調研目的,并且與一位女性村委會干事了解了當年洪水的具體情況。據這位村委會干事的講述,團隊成員了解到,在7.31北京暴雨洪水事件中蘇村村委會是如何及時疏導群眾撤離,如何安排災情期間民生保障以及災后村民住房重建工作的。
圖為團隊成員與村委會干事交流 通訊員劉子琦供圖
對話洪水親歷者在向村委會干事了解到相關具體情況后,實踐團成員來到了蘇村村內走訪,團隊成員共采訪到了兩位親歷女性,她們都是受災群眾的一員,她們的生活也都受到了7.31暴雨洪水的不同程度的影響。
洪水無情,2023年的7.31暴雨來勢尤其兇猛,這位阿姨房子的院墻早已沖塌,房子內外墻皮全部脫落。阿姨還給我們指出了她房屋墻上的水跡,據這位阿姨的描述當時洪水來勢特別兇猛,屋內的電器包括冰箱、電視等等無一幸免但是好在大隊及時派人救援,將受災群眾全部遷往當地一所大學,這才避免了人員傷亡的出現。
當談到阿姨對于洪水的感受時,阿姨先是后怕地告訴我們“當時水沖了幾天幾夜,心里能不怕嗎?”但是即使如此,阿姨還是告訴我們,她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謝政府,感謝黨”。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外墻被沖塌的阿姨。劉子琦 供圖
在吃完午飯后,蘇村下起了中雨,而團隊成員在雨中碰巧遇到了一位當年的洪水親歷者,在交談過后,阿姨接受了團隊成員的訪談,并且邀請團隊成員進入家中。
據這位阿姨講述,去年發洪水的時候,蘇村是整個房山區竇店鎮最嚴重的地方。洪水沖進了阿姨的房子里,水退了之后房子里也充斥著淤泥,為此阿姨甚至還找了專門的人來清理房間內淤泥,但是由于房屋實在被洪水破壞的很嚴重,目前阿姨的房子已經翻新,將房子重新修葺裝修了一遍。
據阿姨的描述,在洪水沖進蘇村的時候,村委會及時組織了疏散群眾,并且給受災群眾提供了充足的物資,在災后重建與生活保障方面,蘇村的每一戶受災群眾都拿到了9萬5千元的抗洪費。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受災阿姨。劉子琦 供圖
而在女性的關照方面,這位阿姨告訴我們雖然蘇村并沒有給予女性過多關照,但是在抗洪物資里為受災群眾專門提供了為女性準備的衛生巾,“我還是想為女性發聲的,那肯定想啊”,這是這位阿姨的真實想法,也是災后女性困境的體現。女性的災后特殊需求并不止于衛生巾,雖然阿姨沒有細說,但是這也是一種丞待解決的問題,災后女性的需求究竟有什么,究竟如何落實,樂予樂行實踐團也將在更多的實地走訪調研中得到一種解決路徑、一種保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