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待對口援疆工作時發表講話,強調了做好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全黨都要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認識新疆工作的重要性。2024年8月2日到8月12日,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山海共建!嘉庚力量”暑假三下鄉實踐隊,在指導教師陳斌副教授、嘉庚學院團委書記助理楊鵬的帶領下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展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先后調研了水西溝鎮、哈薩克族牧民活動地域、水西溝鎮閘灘村村委會和水西溝鎮大廟村村委會、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平西梁村和在疆閩企。
走訪百閩企業調研援疆歷程和成就體會援疆精神;以及在民族融合大背景下以水西溝鎮為烏魯木齊代表地的鄉村振興社情民情、經濟發展。以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助力經濟發展,共筑和諧邊疆。
8月2日當天,實踐隊員在水西溝鎮展開調研。據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由2019年開始興辦的旅游業為起點,通過當地人做民宿為主要盈利的途徑方式,進而推動了第三產業發展;與此同時,走訪的相關親民線和高端線的民宿商家向實踐隊員介紹了當地政府的免稅政策扶持,如銀行免息政策;以為民宿商家提供的水電基建的相關概述。
實踐隊員正在采訪當地民宿商家(攝影師:潘奕維)
新思融疆情,文化創未來8月3日,實踐隊員走訪了一些哈薩克族牧民的家,在與牧民溝通交流中,了解到了牧民與漢族通婚的情況、以及牧民討論提及次數較多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條例》反映了牧民意愿民族交融的接納程度和民族交融情況;在民族話題之外,牧民還介紹了哈薩克族民族的一些特色文化,在此了解基礎上實踐隊員走訪了當地市集,感受到了哈薩克民族的文化魅力。
實踐隊員與牧民的合照 (攝影師:潘奕維)
哈薩克族當地人民趕市集(攝影師:林佳銘)
8月4日,實踐隊員深入調研,分別走訪了水西溝鎮閘灘村村委會和水西溝鎮大廟村村委會,他們分別向代表成員介紹了水西溝鎮的民族分布情況,以及針對經濟發展的網格化管理制度,
之后實踐隊員在閘灘村村委會委員梁敏的帶領參觀下抵達大廟村溫室,實地觀察了在大棚種植的蔬菜水果,與大棚管理人員溝通交流中了解大棚種植果蔬的模式與稅惠助農、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針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區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之后梁敏向實踐隊員介紹了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國“菌草之父”林占熺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等4名院士及數十名專家學者來到呼圖壁縣,用深入田間地頭、走進群眾的方式就發展菌草新質生產力進行實地考察、討論交流和技術分享,為呼圖壁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保障和科技支撐的實例來展示發展進度。
實踐隊員正在學習與觀察大棚種植果蔬 (攝影師:潘奕維)
實踐隊員正在幫忙照顧植株(攝影師:潘奕維)
援疆共融情,民族團結心8月5日,廈門大學黨委常委、廈門大學漳州校區管委會主任、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黎永強,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黨委副書記楊云良,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院長助理、學工部部長、團委書記姚祖嬋等和實踐隊成員一起走訪了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在此一行人與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總指揮長黃立峰召開了座談會,之后在黃立峰帶領下參觀了援疆史館,深入了解了福建援疆史和援疆干部的光榮事跡。了解了縱觀主要以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為主力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助力,幫助推動昌吉的經濟發展:橫觀百閩企業的援疆產業的發展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經濟推動作用。這些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閩南區域的團結友好的有力例證,也同樣是促進民族融合與經濟發展的良好成果。其中東純興集團作為廣東省與三師圖木舒克市合資成立的援疆標桿企業,已建成新疆單體最大的100萬錠紡紗項目,成為全國各援疆省市投資額最大的產業援疆項目,年產紗線14萬噸、紡織收入超過30億元,累計帶動就業4200余人。這種大規模的產業投資不僅直接增加了當地的經濟總量,還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
援疆情懷,是跨越千里的深情厚誼,是心靈與土地的交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血脈相連的人們播撒希望,收獲成長。每一滴汗水浸潤著對邊疆的熱愛;每一次努力,都凝聚著對國家的忠誠。援疆不僅是一次經歷,更是一種責任與擔當。
福建援疆前方指揮部代表:“閩疆兩省在文化交流、民族團結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通過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如文藝演出、書畫展覽等,促進了兩地文化的相互了解和融合。同時,我們還注重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推動各民族群眾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維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這些舉措不僅加深了閩疆兩省人民的民族情誼,也為新疆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黃立峰介紹援疆干部的光榮事跡(攝影師:潘奕維)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援疆情深似海,步履踏遍千山萬水,以心為筆,繪就邊疆繁花似錦,情深意長,共譜民族團結的華章。
援疆碩果滿疆田,民族融合興鄉村8月6日,實踐隊員走訪了水西溝鎮平西梁村,與平西梁村黨支部副書記趙連生進行了溝通交流。趙連生帶領代表成員參觀了平西梁村村史館,介紹了了平西梁村的歷史與發展成就和已經開展過的一些黨建活動,在此發展基礎上趙連生談及了平西梁村的未來規劃——將會在平西梁村已經開設的孔子學堂中持續深入傳播國學、鼓勵國語,促進民族交融;以及持續鼓勵平西梁村旅游業——文創園、新興特色企業發展,為之賦能。
關于平西梁村的民族組成情況,趙連生介紹到:“關于民族組成,主要以漢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為主。漢族占比67%,維吾爾族9到20個人,哈薩克族39個人。”
實踐隊員來到平西梁村村委會與(左起第二位)趙連生進行合照 (攝影師:潘奕維)
實踐隊員對平西梁村國學開展情況進行了解(攝影師:潘奕維)
平西梁村的新型產業代表趣野文創園區(攝影師:潘奕維)
平西梁村的歷年榮譽稱號
經濟繁榮映邊疆,百閩援疆促發展8月7日,實踐隊員走訪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閩企:新疆蒙疆礦業投資有限公司與新疆三寶礦業投資有限公司。體現了在疆閩企對新疆經濟的推動發展作用。
新疆三寶礦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以從事批發業為主的企業,注冊資本6億人民幣,實繳資本3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林忠豪。公司經營范圍廣泛,包括煤炭開采、道路貨物運輸、信息咨詢服務、建筑材料銷售等多個領域。該公司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擁有較為穩定和成熟的業務模式和經營業績。
新疆三寶礦業投資有限公司制氧廠
新疆蒙疆礦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友勇為實踐隊員介紹在疆經濟布局與未來規劃(攝影師:李雨詩)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三下鄉的征途中,民族融合如同春風化雨,悄然滋潤著每一寸土地,“山海之行,新疆藍夢”實踐隊員見證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從大棚種植優良果蔬到百閩企業與新疆的商業繁榮,也同樣見證大家共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目睹了經濟活力的蓬勃涌現。展望未來,我們不妨可以深思:如何更好地守護與傳承這份寶貴的民族融合遺產,讓它在現代社會的洪流中熠熠生輝,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歲月會印證民族融合的種子將在更廣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經濟發展的浪潮將推動共同邁向更加繁榮富強的祖國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