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展現大學生對于鄉村建設的熱切關注與投身鄉村振興事業的決心和毅力,2024年7月1日至7月6日,福建農林大學數字經濟學院赴泉州市南安市眉山鄉開展和美鄉村建設實踐隊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前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眉山鄉開展為期六天的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7月1日早晨,實踐隊到達眉山中心小學,于眉山鄉鄉政府對接人員安排的校舍內收拾好行李并稍作修整。下午實踐隊便驅車前往皇旗尖生態茶園。在該茶莊負責人的介紹下,實踐隊了解到茶園百年的發展歷史,既觀賞了茶園收藏的各類茶葉及其精美包裝,又品嘗了茶園現今與科技特派員一同研制的新型茶葉。背后展架上陳列的農副產品是皇旗尖生態茶園與當地農民探索出來的致富之路,負責人的話語中流露出當地鄉賢愛農扶農的情懷以及當地企業間良性競爭的風尚。實踐隊也參觀了園區設施完善的研學基地,初步了解當地開設的氣象課程與特設研學主題,其中不少游樂項目更是包含負責人的創意與對傳統農文旅產業如何創造性轉化的思考和突破。
圖為生態茶園負責人為實踐隊講解茶莊內部結構
7月2日,實踐隊跟隨引導人員的講解走進觀音村千畝油茶示范基地,參觀山茶樹生長的環境,了解茶油樹果實采摘過程的艱辛與不易以及茶油市場的現狀與后續可能的改進方向。進入觀音村公有的制作茶油的小作坊,隊員們不僅親眼見識到榨油加工的機器設備,還在當地村民的介紹中了解到基礎工序,傾聽到村民們和諧互助、共同走向富裕的赤誠心愿。隨后,實踐隊又走進觀音村鄰里中心,參觀了由當地鄉賢資金籌助建成的愛心廚房和當地黨建成果,在與村干部的深入交談中真切感受到他們對老年群體的人文關懷以及對如何留住年輕群體,讓他們自愿投身家鄉建設的思考。
圖為示范基地正處于生長期的山茶樹果實
這天上午,實踐隊乘坐大巴來到被譽為“中國最美傳統村落”的觀山村,跟隨當地導游的引導走過具有南洋風格的“番仔樓”、古樸的西金大厝農耕文化館以及剛剛翻修過的下新厝家風記憶館,隊員們踏過青苔石階,停駐觀賞和贊嘆,又在驟雨過后飲下一杯暖茶,與附近居民圍坐在桌幾旁親切交談,身臨其境感受著紅磚古厝背后的民間智慧和歷史積淀。中午實踐隊在當地較有名氣的的飯館品嘗了眉山鄉特色美食——茶油雞。簡單午休過后,下午實踐隊便沿著眉山鄉推薦的游覽路線,登上朝天山觀望臺俯瞰群山連綿和村莊錯落,在天鹿湖農場聽著鹿場主人的耐心講解并近距離接觸憨態可掬的梅花鹿,欣賞金碧輝煌的云山宮,并用一個個鏡頭記錄下這些自然風光和人文記憶。
7月3日的過渡時間實踐隊結合前兩日的所見所聞進一步整理并發放調查問卷,同時隊員們在校舍內開展了多次教學會議完善細節,并做好相關備課工作。最后三天里,實踐隊成員們集思廣益,安排了安全教育、愛國教育、文化素養、藝術鑒賞、戶外活動等課程,力求落實“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讓眉山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在勞逸結合中增長技能、拓展眼界。實踐隊通過這些豐富的課程啟迪孩子們的心智,幫助他們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激勵他們在奮斗中實現青春理想。
圖為實踐隊隊員帶孩子們在風箏上作畫 薛乃凡/提供
“我們也是希望大學生入鄉返鄉可以為鄉村產業進步革新提出更多寶貴的意見,為鄉村的發展建設帶來青春活力,”當地鄉村振興辦主任陳智杰對實踐隊這樣表示,“我們很高興能看到有越來越多青年人主動參與其中,將小我融入大我,助力鄉村振興事業行穩致遠。”實踐隊在為期六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不僅感受到眉山鄉上下振興致富的殷切期盼,更是全面發揮自身本領才干,爭取為眉山鄉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實踐隊和指導老師合照 趙蕓菲/提供
作者:易睿 鄭佩娟 院校:福建農林大學數字經濟學院
圖片拍攝:趙蕓菲 薛乃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