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國情到報國行,青年須經實踐淬煉。為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將思政學習從課堂搬到線下,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課”實踐育人品牌,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形式。7月16日陜西科技大學“紅色基因·薪火傳承”研究生宣講實踐團在銅川市印臺區紅土鎮惠家村的郭秀明紀念館參觀學習,探索紅色足跡,傳承紅色精神,進行一堂生動又震撼的“紀念館里的思政課”。
“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不把共產黨的陽光送到群眾手里,我死不瞑目。”這是我們偉大的黨員郭秀明同志在入黨轉正申請書上所寫下的一句令人震撼的誓言。伴隨著講解員的介紹,實踐團成員們了解了這位人民的好書記——郭秀明的生平。在任職的八年里,他以生命搏擊貧困,帶領群眾治窮致富,惠家溝村慢慢地好起來了,而這位人民的好書記卻由于終年苦干,積勞成疾,年僅49歲就不幸去世,他用他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共產黨人可歌可泣的奉獻之歌。
接著,實踐團成員們一起觀看了關于郭秀明同志的紀錄片,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郭書記一心一意為人民辦實事,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舍生忘死,嘔心瀝血,自帶領老百姓創建學校,修建公路,綠化荒山,平整土地,發展養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各級領導干部和黨員學習的楷模,是人民的榜樣?赐旰,實踐團成員們感觸頗深,在回音壁上寫下了各自的感想,在新征程中,能夠拿起郭書記的接力棒,續寫時代的新篇章。
最后,實踐團成員們又參觀了郭曉明故居。在80年代靠行醫每年四五千的收入,郭秀明蓋起來全村第一座大瓦房,成了全村數一數二的富裕戶,但郭曉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條件,一心為公,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使鄉親們都住上了新房子,而他自己的房子,卻成了全村最破舊的房子,在村口處,一塊乳白的大石頭上刻著當年胡錦濤同志在郭秀明事跡材料上的一段批示。
參觀結束后,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這堂“紀念館里的思政課”令大家獲益匪淺,感觸頗深,通過一張張珍貴影像、一段段文字記錄、一件件歷史實物,帶大家走進歷史的情境,游中學、學中游、游中悟,仿佛回到了郭書記所在的時代,看到了那位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好書記。實踐團成員們表示,未來要更加努力,無私奉獻、開拓進取,將所學所悟轉化為實際行動,努力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