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中旬,浙江工商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社團聯合會暑期社會實踐小隊——微塵小隊前往中國濕地博物館和西湖博物館開展“探自然奧秘,筑生態夢想”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當今社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微塵小隊的成員們深刻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是國家的責任,更是每一個公民的使命。希望能夠通過此次參觀與學習,深入了解生態知識,增強環保意識,為守護綠水青山貢獻青春力量。
博覽濕地,走近生態。清晨的陽光灑滿大地,微塵小隊首先抵達了中國濕地博物館。中國濕地博物館,坐落于風景秀麗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東南部,以濕地為主題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該博物館不僅承載著濕地生態文化的精髓,更是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傳、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重要平臺。步入博物館,觀眾將被引領進入一場濕地生態的奇妙之旅。博物館內部分為四個主題展廳:序廳、濕地與人類廳、中國濕地廳、西溪濕地廳,以及多個專題展廳。這些展廳通過多媒體互動、場景復原、圖文展示等多種方式,生動展現了濕地的獨特魅力、生態系統功能以及其在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創意展示,遍閱濕地。通過多媒體數字技術與逼真的濕地景觀完美結合,使小隊隊員們仿佛置身于濕地環繞的奇妙世界;濕地與人類廳則通過創意設置,如人類手掌托起地球的造型,介紹了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及面臨的危機類型;中國濕地廳則以壯觀的中國濕地五大類型模型、典型濕地復原景觀和超大屏多媒體技術體驗;西溪濕地廳則聚焦于我國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介紹其傳統文化、歷史演變及保護成就。
互動模擬,生態課堂。在這里,小隊隊員們仿佛置身于一個生動的生態課堂。通過館內豐富的圖文展示、互動體驗區以及逼真的生態場景模擬,隊員們深入了解了濕地的定義、類型、功能及其在全球生態系統中的獨特地位。特別是當站在巨大的濕地生態循環模型前,看著水循環、生物鏈等復雜而精細的過程被直觀呈現時,大家無不驚嘆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與生態平衡之美。
西湖集萃,領略生態。隨后,微塵小隊去到西湖博物館總館進行參觀、學習。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作為一座綜合型博物館,涵蓋了三大館區(西博館區、南宋官窯館區、名人館區),總面積達到12.13萬平方米,其中場館建筑面積為2.40萬平方米。自2005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它不僅是中國第一座湖泊類專題博物館,更在2020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展現了其在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研究及展示方面的卓越成就。
西湖自然,遺產保護。西湖博物館總館不僅是展示西湖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的殿堂,更是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又一重要場所。在博物館內,隊員們被一幅幅精美的歷史畫卷、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展品深深吸引。小隊隊員們不僅了解了西湖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更深刻體會到古代文人墨客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保護之情。特別是在“西湖生態保護”展區,一系列關于西湖水質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功案例,讓隊員們看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能性與希望。
隨著夕陽西下,微塵小隊的中國濕地博物館與西湖博物館總館之旅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隊員們收獲了豐富的生態知識,更激發了他們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大家紛紛表示,將把所學所得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從點滴小事做起,如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積極參與植樹造林等,為構建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繼續探索自然奧秘,傳播綠色理念,共同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文案:邢桂清
拍攝:彭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