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非遺技藝 體驗木雕樂趣
發布時間:2024-07-18 閱讀:
為了深入了解和學習“通山木雕”這項非遺技術,7月7日至7月8日,我作為湖北第二師范學院“拾遺”志愿服務隊咸寧分隊的一員到達了位于通山縣的木雕基地學習木雕技藝。
通山木雕起源于湖北省通山縣,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以當地的優質木材為原料,通過雕刻師們巧奪天工的技藝,將木材賦予生命,在題材上,通山木雕既有傳統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也有現實生活中的山水風光、人物風情。通山木雕作為我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其獨特的技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每一件木雕作品都充滿了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初識通山木雕,我被其精湛的工藝和生動的形象所折服,仿佛每一件作品都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
在非遺傳承人成希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通山木雕的雕刻體驗。老師為我們分發了粘貼好圖紙的木板、刻刀、棒槌等用具,親自向我們演示了通山木雕的雕刻方法,很快我們就開始了親手實踐,雖然過程艱辛,但看著手中的木板逐漸顯露出一幅幅圖案,隊員們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在老師教授我們的過程中,最常提及的就是靜心和耐心二詞。木雕是一種追求極致的藝術,它要求匠人全神貫注,具備很高的耐心和細心,用心去感受木材的溫度,用刀去描繪一幅幅精致的畫卷。在我看來,木雕師傅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潛心雕刻正是工匠精神的展現,雕刻一個好的木雕成品往往需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而在這段時間里木匠師傅們需要花費十足的精力和時間一刀刀細致鑿琢、一槌槌耐心擊打,才能將一塊普通的木頭雕刻成精美的藝術品。他們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完美,對每一個產品、每一道工序、每一處雕花、每一條洼線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確保雕刻出來的圖案生動傳神、恰到好處。看著老師們精美的雕刻作品和熟練的技術,我相信這也是他們在無數個日夜無數次練習得來的成果。思及此,我不禁涌出對木雕匠人濃濃的尊敬和敬佩。
通山木雕不僅是一種技藝,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敬畏,一件優秀的通山木雕作品,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心靈上的震撼。它讓我感受到了民間藝術的活力與生命力,也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通山木雕中,我們可以看到民間信仰、道德關聯、審美情趣等方面的體現。在雕刻自己的木雕作品過程中,我也學會了用心去感受材料,用手去表達感情,讓作品成為自己內心世界的映射。
學習通山木雕對我的個人成長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鍛煉了我的動手能力,更讓我學會了觀察、思考和表達。同時,通山木雕的藝術影響不僅僅體現在個人層面,更體現在社會層面。它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對于弘揚民族文化、傳承非遺技藝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學習通山木雕,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價值,也為自己的成長積累了寶貴的財富。
隨著時代的發展,木雕藝術也在不斷的變化,面對未來,我深感責任重大。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有責任將非遺文化傳承下去,將通山木雕推向更廣闊的舞臺,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通山木雕的魅力,同時也期待有更多的年輕人學習通山木雕,將這份技藝傳承下去,讓它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繼續閃耀。(通訊員 聶昱萌)
作者:聶昱萌 來源:網絡
社會實踐推薦
- 繽紛夏日心連星辰
- 健康湖北行志愿服務隊攜手紅安縣童心圓康復中心舉辦特色暑期全托班,點亮自閉癥兒童的成長故事
-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