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理工大學“育英計劃”實踐團:建好農村蓄水池,蓄住水源富鄉(xiāng)村
作者:李思齊 丁西平 佟思垚
在山東干旱天氣與暴雨天氣交替的背景下,水資源管理日益成為農村地區(qū)關注的焦點,洼子村的蓄水池也成為當地的生命線。為了解洼子村蓄水池的情況,7月16日,山東理工大學“育英計劃”實踐團實地走訪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鎮(zhèn)洼子村,了解蓄水池的具體情況。
洼子村的蓄水池主要承擔著灌溉、生活用水供給和應急水源儲備的功能。通過集雨系統(tǒng)收集雨水,同時引入附近河流的自然徑流作為補充水源。在旱季,蓄水池是保證農田灌溉和村民日常用水的關鍵設施。
![](/d/file/47891815e9c9ddc15cfa3a2a5bb19ee7.jpg)
圖為實踐團成員實地考察蓄水池
調研發(fā)現(xiàn),洼子村蓄水池的水質總體良好,但存在季節(jié)性波動。雨季時,由于雨水沖刷帶來的泥沙、樹葉等雜質,水質略顯渾濁;而干旱季節(jié),則因水源有限,水質相對穩(wěn)定。然而,部分村民反映,蓄水池水面常漂浮有浮萍等水生植物,且偶有白色不明物質出現(xiàn),影響了水體的感觀和使用安全。目前,蓄水池的蓄水量處于中等水平,能夠滿足當前的需求,但考慮到雨季到來,蓄水池的容量需要進一步增強,以應對可能出現(xiàn)的水量突增。
調研中發(fā)現(xiàn),蓄水池周邊植被稀少,導致土壤侵蝕加劇,泥沙流入池中,影響水質和蓄水能力。此外,缺乏有效的防滲措施,造成地下水滲透損失。實踐團成員建議加強周邊綠化,實施防滲工程,以減少這些問題。
![](/d/file/ee2eac85a8be23baf273a838984e4e31.jpg)
圖為實踐團成員向當地村民詢問蓄水池情況
實踐團成員通過與村民交流,收集關于蓄水池使用的直接反饋。多數村民表示,蓄水池極大地改善了生活質量,但在水質和供水穩(wěn)定性方面仍有改進空間。部分村民提出,希望增加蓄水池的透明度,以便更好地了解水位變化。
圖為實踐團成員考察蓄水池上游水質情況
對于村民的建議,實踐團成員向村委提議安裝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包括水位傳感器、水質檢測儀和氣象站,這些設備可以自動收集并傳輸數據至云端,便于遠程監(jiān)控和數據分析。將有助于預測水需求,及時調整蓄水策略,確保水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續(x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