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7月9日,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學院“千年運河繪新卷,百里畫廊映古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輔導員唐偉哲和王晉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實地考察、參觀交流、深入調研、一對一訪談、視頻拍攝、宣傳報道等形式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人文畫廊-追溯運河歷史文脈與文化傳承。實踐團隊來到了漕運博物館、河下古鎮、里運河文化長廊。在宣講人魏磊同學帶領下,實踐團隊參觀了清江浦記憶館、淮安名人館、清江浦樓、陳潘二公祠、吳公祠等景點,領略了文化的傳承煥新,感受到了“運河之都”的傳奇色彩。在里運河文化廣場,團隊成員與當地居民積極互動,詳細了解了本地居民對大運河淮安段“人文畫廊”建設的現狀、未來的發展期望等方面的看法,為后續調研報告的撰寫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生態畫廊-守護運河綠色走廊與自然遺產。實踐團隊來到了清晏園和白馬湖。清晏園作為淮安的一處歷史名園,其設計和布局反映了古代運河城市的園林藝術,而白馬湖則與大運河的灌溉系統息息相關,見證了運河對當地生態和農業的滋養。實踐團隊通過實地調研和發放調查問卷,深入了解了淮安地區生態治理現狀,理解了可持續發展的前沿理念,認識到了生態文明建設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產業畫廊-探索運河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實踐團隊來到了宏信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和張福河村,深入了解了淮安依托大運河資源進行的產業升級和創新實踐。實踐團隊緊密圍繞大運河的豐富資源和深厚文化底蘊,開展了田野調查和資源普查。他們對當地的自然景觀、文化遺產以及與大運河緊密相連的水利設施進行了詳細地梳理和研究。張福河村化勇副主任和唐偉哲老師共同為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揭牌,并簽署了共建協議書,為進一步深化我校社區服務工作,提供了實踐平臺。
宜居畫廊-倡導運河沿岸綠色生態與自然和諧。實踐團隊來到了洪澤湖古堰景區、蔣壩古鎮、三河閘。沿著洪澤湖大堤,團隊成員實地走訪調研,深刻體會到了大堤在維護區域水安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蔣壩古鎮,實踐團隊圍繞“宜居畫廊”的建設情況與當地居民深入交流,充分了解了當地旅游設施、民宿建設與環境治理的開展情況。在三河閘,實踐團隊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深入了解了這座水閘的建設歷史、運作機制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顯著效益。并認識到了三河閘作為大運河水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區域宜居環境建設的深遠影響。
紅色畫廊-緬懷運河沿線革命足跡與英雄事跡。實踐團隊來到了蘇皖邊區政府舊址和周恩來紀念館。通過實地調研,實踐團隊深刻領悟了蘇皖邊區政府的成立背景以及“初心如磐,人民至上”的紅色精神,感受到了新四軍在大運河沿岸創建四大解放區中唯一民主聯合政府的艱辛與榮耀。在周恩來紀念館,團隊成員對館內豐富的圖片、文獻、實物和模型進行了細致地研學,記錄了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和回響,用視頻拍攝捕捉了大運河文化與紅色精神交相輝映的瞬間。
“淮安百里映運河,千秋畫卷展新篇”。五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全面了解了淮安“百里畫廊”的建設成就,深刻感受到了淮安在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紅色教育等多個方面取得的顯著效果。同學們一致認為:“應進一步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挖掘和傳承大運河文化,將其融入淮安的城市發展和社區建設中,讓大運河成為推動淮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投稿人:唐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