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料與方法
(一)調研內容:下鄉村了解鄉村研學旅行的目的、體驗、現狀及問題。
(二)調研地點:遼寧省阜新市細河區、遼寧省阜新市福興地鎮、遼寧省阜新市八家子鎮。
(三)調研方式: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觀察等方式。
二、調研結果
本次團隊實踐以遼寧省阜新市福興地鎮、八家子鎮作為實踐地點,并對研學旅行進行調查。堅持讓學生親近自然,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與自然和社會互動的指導思想。團隊通過走訪、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等方式,收集了大量資料,經團隊的調研,得到以下具體內容:
(一)基本情況
1.研學教育開展情況
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農村地區已經開始實施研學教育,但實施程度和效果因地區而異。一些學校能夠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展多樣化的研學活動,如農耕文化體驗、傳統手藝學習、鄉土文化探索、生態環境保護四個方面。這些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綜合能力。然而,仍有部分學校研學教育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
2.教育資源分配情況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尤其是在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方面。雖然國家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由于地域、經濟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仍然無法滿足研學教育的需求。此外,教育資源的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現象,一些學校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而一些學校則相對落后。
3.學生參與情況及反饋
學生參與研學教育的積極性較高,大部分學生認為研學教育能夠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然而,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和研學教育形式的不完善,部分學生對研學教育的效果持懷疑態度。從學生反饋來看,他們希望研學教育能夠更加貼近生活、更加多樣化,能夠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二)農村研學教育現狀
1.教育資源:農村地區研學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缺乏專業的研學教師和高質量的研學課程。
2.參與度:大多數農村學生對研學教育表現出較高的興趣,但由于種種原因,實際參與度較低。
(三)研學教育發展程度
1.資源投入:在調研的農村地區,研學教育的資源投入相對較少。學校及教育機構在研學教育方面的資金、師資和設施等投入均不足。
2.開展情況:雖然部分學校已經開始嘗試開展研學教育活動,但總體上仍處在初級階段,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
3.課程內容:研學教育課程內容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學和社會實踐方面,缺乏多元化的課程設置。
(四)存在的問題
1.師資力量不足:農村地區缺乏專業的研學教育師資力量,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2.資金投入不足:研學教育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師資培訓、設施建設、課程開發等方面,但農村地區往往資金投入不足。
3.家長認知度低:部分家長對研學教育的認知度較低,認為其不重要或浪費時間和金錢。
4.實施不規范:研學教育的實施缺乏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導致活動效果參差不齊。
四、建議與對策
(一)、增強研學教育意識
1.普及研學教育知識:在農村地區,應通過宣傳、講座、培訓等方式,普及研學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使農民和基層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到研學教育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積極作用。
2.更新教育觀念:引導農村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觀念,從傳統的知識傳授向綜合素質培養轉變,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二)、完善研學教育體系
1.制定研學教育規劃: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長期和短期的研學教育規劃,明確研學教育的目標、內容、形式和評價標準。
2.開發研學課程:結合當地資源,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學課程,包括自然環境、歷史文化、農業生產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三)、拓展研學教育資源
1.利用當地資源: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農業生產等資源,開展多樣化的研學活動。
2.整合社會資源: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合作,共同開展研學教育活動,拓展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培訓專業教師:對農村教師進行研學教育方面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研學活動。
2.引進優秀教師:吸引優秀教師到農村地區任教,為研學教育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同時,建立城鄉教師交流機制,促進城鄉教育資源的共享。
五、結論
鄉村研學旅行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全面發展,還能增強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通過本次調研,我們了解到學生、家長和老師對研學旅行的認知和態度,并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改進措施。期望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鄉村研學旅行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