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線上線下消費場景的加速融合,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直播的現象變得越來越普遍。一些商家利用短視頻平臺進行直播,將顧客作為營銷引流的工具,未經允許便對真實消費場景進行拍攝和直播,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討論。對此,專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幫助消費者化解“被直播”的煩惱。
明確權利意識。消費者應增強自身的權利意識,了解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進入消費場所時,可以主動詢問商家是否會對消費場景進行直播或拍攝,并明確表示自己的意愿。如果商家未經允許進行直播,消費者有權拒絕,并要求商家停止侵權行為。
加強法律知識學習。消費者應加強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了解自己的合法權益和商家的義務。例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有權要求商家提供真實、準確的商品信息,未經消費者同意,商家不得擅自使用消費者的肖像進行商業宣傳。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消費者可以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第三,積極投訴舉報。如果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被“被直播”,可以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例如,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商家的侵權行為,或者向消費者協會尋求幫助。通過投訴舉報,可以促使商家停止侵權行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第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消費者在進入消費場所時,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例如,可以避免在鏡頭前做出敏感動作或表情,或者在消費過程中盡量避免與商家的互動。通過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可以減少被“被直播”的風險。
總之,“被直播”的現象雖然給消費者帶來了煩惱,但通過明確權利意識、加強法律知識學習、積極投訴舉報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消費者可以有效化解這一煩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