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國家獎學金、綜合獎學金、校三好學生、優秀團干、國家級SIT項目、挑戰杯、學科競賽……她們各類獎項“拿到手軟”;休閑時,湖大融媒體中心記者團、學生會、合唱團、青志協……
她們在各類實踐活動中綻放光彩;她們同住在一間宿舍,通過四年的學習與奮斗,紛紛獲得保研資格……她們就是來自湖南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建筑學專業的4名同寢室大學生。在這個寢室里,周子棋保研至東南大學,曹斯文保研至南京大學,岳思源保研至華南理工大學,姚雅芹保研至湖南大學。11月6日,記者走進湖南大學,聽聽她們的故事。
鉆研學業:“我們是彼此的最佳拍檔”
在建筑與規劃學院,完成一個課程作業需要經過策劃、調研、確定方案、作圖等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雖然課程作業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但我們還是會保證充足的睡眠,精力充沛才能更好地學習。”周子棋說,姐妹們有著一致的學習習慣和作息,寢室不僅是她們的休息場所,也是舒適的學習空間,經常在寢室一起進行小組討論。畫圖時一起聽歌尋找靈感,甚至趕作業都能“湊”到一塊。正因如此,大家在長期的相處中增強了默契,“組隊完成小組作業時,我們是彼此的最佳拍檔。”
周子棋告訴記者,記得有一次在中國古建筑營造與設計課程中,她們要對賈誼故居進行擴建和再設計,前期前往賈宜故居調研、中期商討畫草圖、與老師交流修改意見,她們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后期她們一致選擇用高效高質的手繪方式來進行作品呈現。從排版布圖、線稿到彩鉛上色,她們合理分工,最終交出了滿意的課程作業。
但并非所有的合作都是一帆風順。2019年,岳思源、姚雅芹、周子棋參與了一個南門口調研項目,該項目需要在南門口挖掘特色樣本并進行表現創作實踐。“我們剛開始與人交流會有點‘社恐’。”岳思源說,在前期調研過程中,她們不得不“壯膽”與店主和陌生人群交流。同時,由于是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她們還需要學習建模、動畫等新軟件來進行圖像化表達……一系列的困難擺在眼前,她們一次次討論、一次次修改,最終因為研究對象比較有特色和代表性,被老師選中繼續推進。
讓人欣喜的是,在老師和學長學姐的帶領下,2021年,她們的成果受邀參加了意識流動·青年設計展向社會展示海報模型,教學成果以圖文的形式還發表于《中外建筑》。
各有所長:“很享受大家一起努力的過程”
海報設計、手繪,各種高質量的視覺作品……岳思源在湖大融媒體中心找到了興趣所在;豐富生活體驗,培養組織能力……姚雅芹在各類志愿者活動中留下自己的足跡;辯論賽、宣傳工作、學生工作……周子棋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加充實;中國傳統木構精細測繪工作營、干城萬象影展……曹斯文在實踐中提升了自己的專業技能。
在大學的四年生活中,四姐妹結伴而行,分享喜悅。“每當我們完成一個作業或者空閑時,就會一起出去放松一下。”聚餐、游戲、唱歌、散步……她們參加寢室美化大賽在清潔裝扮之余,用創意征服評委獲得了第一名的榮譽。
“有時候我們畫圖會畫到‘崩潰’,靈感無法迸發,其他姐妹就會過來安慰。”曹斯文告訴記者,大家互相鼓舞,加油打氣,盡管前進的路上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她們會及時調整,重返軌道,“我們會一起出去吃一頓、散散步,也會互相吐槽,舒緩情緒。”
在四姐妹看來,建筑學專業并不是只有“學習”,她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收獲了許多樂趣。“如別人所言,這是一個‘高大上’的專業。而在我們看來這就是個興趣愛好。”姚雅芹說,長沙的每個地方基本上都被她們跑遍了,學校工訓中心她們去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會想出新東西。“我們還在后湖做過很多‘項目’,雖然都是紙上談兵。”說到這來,姐妹們笑了起來,她們非常驕傲地告訴記者,去岳麓書院畫水彩的時候還有游客問她們是不是藝術生。
“我們都很享受一起努力的過程,很熱愛湖大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對于未來,四姐妹有的想創業,有的想多元發展,但無論是哪種選擇,她們都將“筑”就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