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安徽園博園
安徽園博園區域規劃面積323公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央公園,被譽為“安徽之窗、省會之心、城市之肺”。園博園選址于駱崗公園核心片區,是駱崗公園的四大板塊之一。這里的前身是駱崗機場,曾經作為合肥市的空港門戶,見證了合肥的飛速發展,也承載著無數合肥人的奮斗歷程。為了留住一片綠,留住機場文化與鄉愁,如今這里被改建成為一座生態優美、功能完善的園林公園,保留老機場的歷史元素,賦予它新的生命和活力,成為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的舉辦地。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安徽園,它是一個集中展示了安徽各地標志性文化元素的展館,位于合肥園博園西北角。其以黃山、安慶、蕪湖、亳州、蚌埠五個城市為代表,將水口園林融入其中,展示了各地獨特的園林特色和文化魅力。走進安徽園,青瓦白墻的徽派建筑和張開雙臂的迎客松是見安徽園的第一面。轉身可以看到“喜上人家”矗立在迎客松的對面,其表面顏色每天在不同方位不同時間也各有不同。走進被譽為“程朱闕里”的黃山園,似是一副天地的畫卷,繪制出飛檐翹角的灑脫風范。園區的東端角落設有水口,象征著徽州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園內分為兩個板塊,一個是“黃山印象”,其呈現出名為“云海硯池”的水域;另一個是“徽州印象”,其中心的“月沼”再現了宏村月沼的景致,同時也象征著傳統文廟前的泮池。走進以“世界藥都,養生亳州”為主題的亳州園,處處彌漫著草藥的清香。展園的一角是靜靜矗立的元化草堂,其相傳為華佗行醫之所,與園中華佗的雕塑遙相呼應,形成對景,展示出亳州在中醫藥發展歷史長廊中的獨特貢獻。走進以黃梅戲聞名的安慶園,以漏窗小景為線,以江南制造為沿,匯聚了安慶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獨特面。走進以“淮水河”為核心的蚌埠園,沿河布置“浪里珍珠步道”凸顯珠城特色;以“工業發展之路”為主線,展示蚌埠的歷史人文。走進被譽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的蕪湖園,其鐵畫制作工藝更堪被稱為匠心典范。
在安徽園的周邊,市集上也正在用匠心講述傳承的信念。在諾大的駱崗公園,縱使百花爭艷,也掩蓋不了徽風皖韻的光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