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屏幕又亮起,“您有一條新的消息”。好像很久沒有徹底離開手機過一天了,在大學,回不完的“收到”,停不下的手頭工作,生活的節奏好像不是在自己手中,你這樣有多久了?不如停下來,將自己回歸生活,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大學生夜讀
大學似乎有著永遠回復不完的“收到”,永遠處理不完的瑣事。
曾經對手機有多么愛不釋手,現在打開手機就有多么煩躁。
正因為現在每個人都是手機不離身,所以稍微晚回一點信息都可能被當成故意不回消息,我們很少有自己的時間完全獨處。
熟悉小玲的人都知道,她每周五會準時消失一段時間。在這期間,小玲會把手機靜音,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聯系不上她。
她稱這段時間為“逃離地球”時間,也是小玲享受獨處、完全放松的時間。
“我要去跟自己約會啦。”小玲和室友打好招呼后就出門了。
至于出門做什么,小玲沒有明確的目的。
因為人們都害怕未知,所以要對未來提前做好規劃,她討厭平時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目標,厭倦了為每件事情標上一個清晰的意義。
有了目的地之后,往往會忽略沿途的風景。
有人曾說過:不珍惜獨處時間的人就是不喜歡自己的人,在一個人的時候,你可以放下在生活中扮演的所有角色,卸下所有面具,你只是你。
小玲太需要這樣的時間來做自己了。
如果是陽光明媚的下午,她會騎上一輛自行車漫無目的地閑逛,感受陽光灑在身上、時光在生命中慢下來的愜意;
又或者是遨游于書海之間,翻開書頁便能完全投入另一個世界;
也有可能只是戴上耳機,躺在草坪上,看著天上的云慢悠悠飄過來、又晃悠悠地飄走。
金榜題名是幸福,闔家團圓是幸福,上述不起眼的小事也是幸福呀,而且是獨屬一個人的幸福。
不過是睡了個午覺,林雨再打開手機屏幕時,消息已經是99+了,只是看著小紅點,林雨就感到煩躁。
她把頭埋在被子里,真想再睡一會兒。但是又想到可能有什么緊急的消息,只能被迫起床。
林雨眉頭緊皺,手機雖然為處理事情提供了便利,但這就意味著你不得不經常翻看消息,以防錯過某些重要信息。
幸好這些軟件沒有設置能夠看到對方是否查看信息的功能,面對不想回復的消息,還能暫時地選擇性逃避一下。
她將面前擋住視線的頭發撩到耳朵后面,嘆了口氣開始回復信息。
部門學姐在催她交表單,她好言好語地向學姐解釋了為什么那么遲沒有回復消息,換來的只是一句“下次注意點,不要不回消息。”
宿舍的小群聊了很多她不知道的東西,她只得一條一條往前翻,看她們說了些什么。否則下次室友再提起同樣的話題,林雨就會一頭霧水,與她們脫節。
班群里面發了幾條通知,大家都在扣“1”,二話不說,林雨先發了個“1”,才去查看班長發的消息。
各種活動群在艾特全體成員,林雨不知從何看起。本來她不想參加這些活動的,可是參加活動的分會算在成績里面,林雨因此加了很多活動群。
看完所有的消息,半個小時過去了。
不止一次這樣,林雨起床之后打算寫作業的,結果因為回各種消息,一頓操作下來,那些不想做卻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完全打亂了她的計劃。
林雨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剛打算去自習室學習。手機上彈出一條消息:@全體成員,下午四點到五點在教室開會,要求全體到場,不得請假!
“真煩!”林雨翻個白眼差點沒暈厥過去。
有個故事講到:在一個課堂上,教授給學生們做小實驗,往一個瓶子里依次放入石頭、沙子、水。每放下一樣東西,教授都會問學生們這個瓶子滿了嗎?學生們一開始都回答滿了。
到最后用水把瓶子裝滿時,同學們都很驚訝。
教授問學生們領悟到了什么,有的人說:“無論你的時間表多么緊湊,如果你確實努力,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教授卻說:“那不是它真正的意思,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塊,那么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進瓶子里。”
如果我們的生活總是被各種瑣事占滿,沒有時間來做自己真正應該做的事情,那是本末倒置的。
而這一切的瑣事似乎都來自于“手機”,大學生離不開手機,但也需要離開手機。
不被外界的信息打擾,用大把的、整塊的時間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零碎的時間來處理那些小事。